从观众一方的参与程度上看,作为粉丝的观众较之此前也有了更多实际的参与感。在竞演的各个阶段,选手的排名和去留都直接与观众的投票数息息相关,所有观众都被赋予了一个新的身份——“制作人”。全民自主造星的时代真正来临,这也使得观众和节目之间的互动和黏连性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密切度——每一位参与投票的观众都可以自信地认为,是自己那至关重要的一票将心仪的选手送上了数量有限的王座。观众不再只是受众,而是创始人,是上帝视角的参与,如此掌握生杀大权,从受众到创始人、缔造者的转变,在国内选秀节目中是绝对的首创,庞大的观众群基数和全程紧密参与的性质,也决定了此类节目中植入广告的数量和频率。
复制量产与舞台多样化的突出矛盾
作为挖掘和培养新艺人的方式,“练习生”制度在日韩文娱产业中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体系,也是传播韩流文化、日系文化的主力军,目前国内接受“练习生”训练并成功出道且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艺人并不很多。在热度和资本的催生下,近两年来国内演艺市场一夜间涌现出了大量的练习生,不少经纪公司广撒网,急“征兵”,只要年龄、外形过关,对舞台表演有热情、怀有明星梦的年轻人都是可收纳的对象,经过数月的填鸭式训练,就可以作为代表公司的练习生投身到各大团体选秀节目中来。在自我介绍中,除了个人参赛选手,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统一制式的名称:某某公司练习生。这也是公司在镜头前不断露出的植入宣传方式之一。对推选练习生的公司而言,每一次决选都有如一场押宝,推送出去的练习生基数越大,经过残酷赛制角逐留到最后的人越多,“中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