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人民日报:主播人气当以正气筑基
http://www.CRNTT.com   2020-06-15 14:00:05


  中评社北京6月15日电/据人民网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与直播有关的两则新闻引发关注。一个是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向社会公布第五批主播黑名单,50多名网络主播5年内将在行业内禁止注册和直播。另一个是在全国两会期间,针对电商直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代表提出加强直播带货监管的建议。在直播经济欣欣向荣、网络主播红红火火的时候,这无异于一剂“预防针”,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

  直播经济有多火?一组数据直观明了:有人在助农直播中,5秒钟内卖掉了600万只小龙虾和50万个脐橙;有人只是直播一只猫睡觉,就引来2000多万人次围观;单场直播的交易额更是水涨船高,最高达到数亿元……可见,网络直播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云综艺、云观影、云养宠等新玩法、新方式层出不穷,带动直播迅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少主播成了屏幕里的“熟面孔”。

  直播火了,主播红了。人气节节攀升的同时,人们也看到,在一些直播中,本该洋溢正能量的画面,时不时出现一些惊悚恶趣味;本应传播真善美的镜头,却频频上演打擦边球、超出底线的恶俗炒作;本是讲文明风尚的网络空间,竟也成了传播虚假信息的温床、吞吐污言秽语的“垃圾桶”。从格调品位不高的直播内容,到职业素养堪忧的网络主播,不仅成为影响直播经济更上层楼的隐患,也冲击了公序良俗的底线,给网友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带来不良的影响。

  从本质上来说,直播经济的基础是“流量红利”。对网络主播而言,一部手机可以轻松打开直播入口,但要在这条路上走稳行远并不容易。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或许不难,但要聊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也并不简单。在能力素质上,主播需要持续投入、时间积累和经验沉淀;在道德品行上,更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毕竟,直播经济不是“一锤子买卖”。赢得了第一波关注之后,只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主播,才能成为成熟市场业态的一部分。谁能全神贯注、精益求精,谁在博取眼球、炒作跟风,直播间的观众看得分明。

  流量很重要,但理清直播经济的“流量逻辑”更为关键。纵观那些高质量直播,它们的特色不单单在于追求传统的传播量、曝光量,还在于蕴含信息的承载量、价值的含金量。在主播的一言一行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直播的每一帧镜头里,发现生活无处不在的惊喜、人人都能创造的精彩。在诠释自己的过程中影响别人、启发别人,这是网络主播这个职业最重要的意义所在。只有正气不衰、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