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环渤海部分海域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
http://www.CRNTT.com   2019-12-19 10:21:37


 
  一些基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向记者反映,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等因素影响,原来的海洋渔业部门解体,相关功能划入环保、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人员也进行了分流。但由于近年来环保工作压力大、追责多等情况的存在,在人员分流过程中,不少海洋渔业部门负责海洋环保工作的专业人员不愿意到地方生态环境局工作。

  “过去环保工作主要是管岸上,海里的环保主要是海洋渔业部门在监管,现在我们一个地市级生态环境局,熟悉海洋环保业务的也就两三个人,开展海洋环境监管的力量严重匮乏。”一位环渤海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说。他还反映,机构改革之后,海监、渔政等部门都进行了相应的分流,海洋环保虽然规定要配备相应执法检查船只、人员,但一直没有到位,“现在的海洋环保监管,严重滞后,有的时候有任务,我们还得出去租船。”

  放眼整个渤海地区,综合治理工作仍然存在短板。据生态环境部总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还有一些城市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城市站位不高,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相对迟缓,甚至有些地方实施方案“上下一般粗”。部分城市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在消除劣五类断面、海洋垃圾防治等方面进展缓慢。有些城市风险意识比较弱。

  二是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还存在较大的压力。目前,渤海仍然处于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高峰期,陆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海量较大,辽东湾、莱州湾、渤海湾等部分海湾存在一部分劣四类水体,而且水质非常容易产生波动。多个已经“消劣”的断面还可能会出现反弹。

  三是区域间成效不平衡,整体的攻坚目标实现具有不确定性。受到治理周期的影响,各地区在风险防控等方面成效不平衡,生态整治修复成效不明显,部分地区的水质改善有一定成效,但是距离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久久为功推进渤海综合治理

  受访专家学者和环保干部表示,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自然生态独特、战略地位突出。近年来,经过大力治理,渤海水质有改善之势,不少海域的水质逐年向好,但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一些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不能期望渤海污染治理“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做好渤海污染防治打持久战的准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