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环渤海部分海域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
http://www.CRNTT.com   2019-12-19 10:21:37


 
  此外一些环保专家表示,环渤海地区近年来设立了大量化工企业、临港工业园区,虽然这些化工企业和园区都经过了环评、配备了污水污泥等处理设施,但是从环境容量角度看,大量化工企业密集分布,对海洋生态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比如河北等省份,陆续将钢厂都搬到了海边,2019年唐山启动了主城区周边13家钢铁企业优化整合、退城搬迁、升级改造,都将集中搬迁到唐山乐亭、丰南等地沿海产业园区。专家称,如果这些钢厂将来都投产后,海水淡化能否满足钢铁厂用水,钢厂污水处理等等问题,都需要统筹考量。

  “渤海就像一碗水,沿海各市一个市滴一滴墨水进去,都觉得没多大污染,最后这碗水就会浑浊不堪。”辽宁社会科学院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毕德利说。

  渤海综合治理工作存在困难

  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在各地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的同时,部分地方推进渤海综合治理工作尚存困难。

  山东滨州有关单位负责人表示,当地入海排污口底数不清,渔业养殖、工业企业的各类排污口混杂,监管上存在困难。并且由于部门单位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将原属于海洋渔业部门的海洋保护职责划分至生态环境局,任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部门横向联动衔接不到位。

  同时,基层监视监测和应急处置保障能力相对薄弱。目前滨州仅有海事局能通过自建的CCTV信号和部分码头视频信号监视码头区域的船舶溢油事故,当船舶在辖区内海域发生污染事故后,仅能通过VHF进行通信,且VHF信号尚未覆盖整个辖区,信息传递方面尚存在一定盲区,目前尚未实现对水上溢油的全天候、全方位监视。海上应急处置保障能力亟待提高,关键技术设备急需补充,应急监视能力较低,队伍协同应急能力仍需提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