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尽快补上海洋科技短板
http://www.CRNTT.com   2019-07-23 09:13:11


  中评社北京7月23日电/日前,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正式交付,计划于年底和“雪龙”号一同执行南极科考,形成“双龙探极地”的格局。作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极地科考的重要平台,“雪龙2”号将显着提升中国的海洋调查和极地考察能力,进一步促进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人民日报发表记者刘诗瑶文章表示,“雪龙2”号的自主建造,既是中国海洋科技创新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提示。当前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从“量的积累”阶段进入局部领域“质的突破”阶段,但还存在原始创新较少、关键核心技术不多、总体实力不强等短板,须尽快补上。

  自主创新不足,容易导致海洋科技事业发展缓慢。例如,海洋科考的特点是“实验在海上、发现在海中”“没有船的科考就像打仗没有枪”。早年海洋科考“没船缺设备”,原因就在于我们无法自主研制出自己的科考船舶平台。租用、搭载或是购买国外的科考船和仪器设备,一方面使用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另一方面,科考平台和设备体现着科研思想和技术路线,大量使用别人制作的科学工具,无形中就只能沿着别人设定的科学方向走,亦步亦趋,无法实现超越。中国是海洋大国,要想在国际科技角逐中掌握话语权,必须依靠创新,制定并实行自己的海洋科技发展路线图。

  这些年情况有了改观。“深海勇士”号实现潜水器核心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为中国深海探测立下汗马功劳;自主研发建成的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生产线,已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能帮助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历史性突破,加快了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开发……海洋事业发展中创新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

  文章指出,繁荣海洋科技,唯有大力创新。这离不开发挥学科综合交叉优势,加强海洋学科基础研究。追本溯源,筑牢海洋科学技术大厦,必须对海洋基础研究实行长期稳定支持和超前部署,提高在深海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自给率。同时,加快完善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海洋技术创新体系。针对一些具备转化前景的海洋科技研发项目,在科研院所开发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的市场能力,不遗余力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合作。

  文章强调,强劲的海洋科技创新是海洋强国的特征之一。大力发挥创新的驱动作用,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探索海洋奥秘、提升海洋科技水平,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会越来越坚实。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