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岂能让弹窗广告“蹬鼻子上脸”?
http://www.CRNTT.com   2021-08-10 16:19:55


  据中新网报道,今年上半年在工信部对弹窗信息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后,弹窗广告乱象有所收敛,但依然有一些App“弹弹弹”:弹窗虽设有关闭按钮,但实际关闭困难;有些广告弹到最后竟然“印”在页面,且无关闭标识。

  打开手机电脑,时不时看到弹窗广告,平时也就忍了,现在竟还“蹬鼻子上脸”、“印”在页面上,成为一块掀不开也撕不掉的牛皮癣,相信相当一部分用户会愤而卸载。这是有多无视用户,才能想出这种臭棋损招?不仅败人品,而且不合法。对于弹窗广告,我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着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也就是说,凡是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就该立即停止。

  是什么让平台甘愿自冒被卸载的风险,也要把弹窗广告“印”上页面呢?唯利是也。弹窗广告的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平台就是获利方之一。据行家披露,按照每条弹窗广告低至1分钱、每家公司单日最高提供100万条来计,虽然单价不高,但其受众面广、总量大,利润十分丰厚。说到底,因影响使用体验而损失客户的价值“比不上”设置弹窗获取的暴利,导致手机“牛皮癣”花样翻新、禁而不绝。

  如前所说,既有法律约束、而且管也管了,但结果总不如人意,其实根源也在于牵扯的利益太多太分散,加之互联网环境变化快,因此纵有重拳整治,也不免有时会“大炮打蚊子”。要根除弹窗之弊,必须精准。首先,围绕三大“剪刀差”完善法律法规,即高市场需求与低制作成本的剪刀差、高维权难度与低维权效果的剪刀差、高执法成本与低违法成本的剪刀差;同时,压实平台责任,重点监控一些“头部平台”,规定时限、长期监督,引导平台主动治理、有效治理;此外,还要更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及时地针对弹窗广告的新问题、新变种展开研判和决策,确保守牢广告底线,让手机移动互联的便利不断向着更优质的使用体验进步。

  此次工信部对弹窗广告问题“回头看”就是一次精准发力。集中整治期间,不仅检测发现了QQ阅读、美柚等14款App未严格落实整改要求,还提出限期完成彻底整改的具体要求,瞄的准、铺开稳,下一步就要以猛药去屙的决心根治“弹窗”乱象。(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评论员:刘冉冉 广州日报•新花城全媒体编辑:胡俊)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