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羞辱不是教育 教师应守护学生纯真
http://www.CRNTT.com   2021-03-01 19:19:03


  近日,天津一段女教师“训话”录音曝光。录音中该教师多次以父母职业、收入衡量学生素质,引发全网关注。随后,天津市津南区教育局成立调查组,对此事展开调查,幷于2月27日公布处理结果:给予肖某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降低岗位等级,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撤销其教师资格,调离岗位。

  “你爸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父母当官有钱的孩子,就是比你有素质”“某某的妈妈一年挣的钱比你妈妈50年挣的都多”……这些话出自一名教师之口,令人震惊。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是不是就比家庭条件差的孩子素质高,这一点似乎幷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名女教师将家长的职业、收入这些外部条件,当成衡量孩子素质高低的标准,其本身的素质高不到哪儿去。

  某种意义上,这恰恰反证出,一个人的素质与其职业背景、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幷没有本质的联系。教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群体,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的素质要高于一般人,但很显然,这位肖老师是个例外。在长达3分钟的“训话”中,她表面上是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实际上是对学生家长进行羞辱。她不断地强调家长的职业、收入,实际上就是一种身份歧视,认为这些家庭养不出高素质的孩子。这当然不能被接受,因为大多数学生都生长在普通家庭,他们的家长是收入不高的普通人。

  有一点必须承认,现在许多高收入的家庭相比以往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这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普通家庭对教育没有那么重视。其实幷不是,真实的情况是,由于经济条件和支付能力的不同,不同家庭的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获取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孩子即便差几分,也可以通过花钱上重点中学。孩子有偏科,给他报最好的培训班,请最好的家教,一对一补课。条件差一点的家庭能做到吗?

  整体而言,家长的职业、收入确实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受教育水平,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但家长的职业、收入决定不了孩子的素质,低收入家庭及孩子没有任何理由被歧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