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老师对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扭曲的教育观要不得!
http://www.CRNTT.com   2021-03-01 19:17:43


  “你妈妈挣多少钱哪?别怪我瞧不起你,某同学妈妈一年挣的比你妈妈50年挣的都多。”日前,天津某中学教师给学生训话的录音在社交平台疯传,录音中教师不仅将不同家长收入做了对比,而且直接把家长的职业、收入与学生的素质挂钩。事发后,当地教育局发布通报称,已组成调查组对涉事肖姓教师(已停职)的不当言论展开调查,幷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做出处理。

  还真是祸从口出,随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介入调查,一段前因后果幷不明了的录音幷不难以有个结论。但无论如何,涉事教师的职业身份与录音片段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相信已经留给当事学生以及更多公众心中颇多不适。

  收入高的素质就高,工作好的家庭孩子就优秀,这种通过外在物质条件肆意品评他人的做法和见识都难以让人认同——家庭条件优渥与一个人的“素质”以及成材前景幷不具有某种必然性,现实中也一直存在大量相反的例子。如果这只是一场普通的辩论,大可以举止优雅地给出回应,但很显然这不是。

  老实说,对他人的职业、收入进行横向对比幷进行某种褒贬,可能幷不是个别人的个别想法。在很多人看来,刚刚过完的春节就是一个大型职业、收入评价场景,不少年轻人一直都苦于七大姑八大姨的相关询问,网上也流传着一些貌似解气但可能很难实操的回怼攻略。如果说对社会上的一些职业和收入有自己的看法,还属于他人无法强制干涉的个人判断,那么将这样的想法直接付诸言行,对他人进行公开且片面的褒贬评价非常不合时宜,甚至涉嫌违法。

  而且此番天津个案真正令人不适的,还不是那种可能已经见怪不怪的歧视与对比,而是这种歧视竟堂而皇之地发生在了学校,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由教师脱口而出!

  社会对教师职业有特定的公共预期,为人师表是最基本的底线,在《教师法》里,“为人师表”“尊重学生人格”等都是法定的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不管录音源于怎样的对话场景,是口不择言的失误,是怒其不争的督促,还是故意为之的激将,以家长的职业、收入来论定家长或者学生的素质,都是极其偏狭的价值观,都满是歧视和侮辱。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