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整治“流量黑产” 净化网络生态
http://www.CRNTT.com   2019-02-28 22:15:54


  不知从何时开始,流量几乎成为衡量一个明星咖位和量级的最主要标志。自带流量的“小花”与“小生”们,占据大量资源,享尽各种利益。可是在“每3名微博用户,就有一人参与转发”的数据中,到底多少流量是真,恐怕连艺人自己都没搞清楚。

  近日,被大陆媒体不点名却“爆照”的某流量造假男星让人们见识到了夸张的数据造假行为——光一条微博转发量就达1亿,而微博总用户量只有3.37亿。

  事实上数据之乱早已不是一日两日之事。从微博买热搜到明星社交媒体动辄数亿的关注度再到点击量造假、直播数据造假、影视数据造假等。人们心知肚明,没有一个流量明星的所谓流量名副其实。

  过去,衡量一个明星是否受欢迎,一看业务能力,二看自身素养。但到了信息时代,数据成为评判明星的首要标准,在算法决定价值的环境下,流量就是谈判桌上的筹码,是牛气冲天的资本。

  所以在流量与利益挂钩背后,充斥着花钱招揽水军、小号泛滥、电商平台买卖数据、“外挂”机器盗窃用户号刷流量等种种交易。如果说前者还能算是市场乱象,那到后面,就是赤裸裸侵犯公民隐私、破坏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了。

  其实,明星流量造假那点事最让人担心的,幷不是艺人流量充斥着多少水分,而是由明星流量催生出的网络黑产开始“变种”,成为应用到其他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

  24日,随着男星流量造假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微博发出了一则公告。在公告中微博表示已经更改了转发、评论显示方式,表示转发超100万后仅显示“100w+”;各榜单产品坚持重复转发不计数;最后,微博表示,在面对“无所不用其极的互联网黑产”时,“需要相关执法机构的帮助,仰仗法律规则的完善”。

  这些年,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精准和便捷服务的同时,也给不法活动带来了更加精准和便捷的操作。可以说,互联网安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会危及民众财产和生命安全,更会造成社会诚信缺失、舆论对立与抗争。而提高治网水平,幷不是媒体点名几个明星就能做到的,中国需要的是,用法制彻底铲除网络黑产的滋生土壤。(来源:美国《侨报》 作者:钟海之)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