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流量明星数据造假不止是娱乐圈的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9-02-28 22:13:15


  近日,据央视报道,在社交媒体和一些新媒体平台上,人们常常发现,某些用户发布的普通内容,竟然轻易就能获得上百万、上千万乃至上亿的浏览量与点赞量。不久之前,某位当红艺人发布的一条宣传新歌的微博,竟然获得了超过一亿次转发。以目前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的比例来看,相当于每三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这条内容。这样的数据,不仅令人震惊,也难免令人怀疑其中是否有“注水”的痕迹。

  在央视新闻的报道之中,记者调查了8位流量明星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8人的网络传播数据均有造假、虚高的问题,其中最夸张的,虚假数据所占比例高达80%。在流量明星光鲜亮丽的表象背后,竟然是一个个由虚假数据撑起的“空壳”。如此不堪的事实,将娱乐产业的阴暗面充分暴露在公众的面前。

  规模如此庞大的数据造假,为的是什么?只有在虚高的数据能够为这些明星及其背后的企业带来收益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冒着被戳穿的风险,投入大量成本造假。随着“粉丝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整个娱乐产业的资源,都在向那些能够吸引大量粉丝的流量明星聚拢。仿佛谁掌握了流量,谁就能站立于行业生态链的顶端。因此,对流量的争夺,才成为各路明星及其背后资本不择手段也要完成的事情。

  然而,只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常识,就能看出:看似激烈的流量竞争,根本就是一场没有赢家的“零和游戏”。娱乐产业能够获得的投资总量,取决于广大公众的消费能力,虚假数据再高,也无法使这个“基本盘”得以扩张。

  各路明星疯狂刷量的做法,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军备竞赛”,所有这方面的投入,都只能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盘子里抢“蛋糕”,而丝毫无助于把“蛋糕”做大。在这个过程里,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在了无聊的数字游戏里,与此同时,本应由广大公众共享的网络舆论空间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与污染。因此,这样的竞争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恶性竞争,不仅不能使娱乐产业得到发展,对社会风气更是有害无益。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