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高考满分作文,“晦涩”一下又如何
http://www.CRNTT.com   2020-08-05 17:50:55


  这篇满分作文,随即引来众多网友的关注与争议。有人说好,有人说配不上满分作文且“辞不配位”,还有人担心给这种作文满分,可能会诱导学生模仿,用晦涩和生僻字“装高深”“博高分”。

  公布满分作文,以及阅卷老师对作文的点评,可以让学校老师、学生和公众更了解作文评卷标准。这也是多年来各省教育考试部门一直坚持的做法。但是,作文阅卷到底是专业事务,会有专业的阅卷标准,而公众对满分作文的关注,则幷非都坚持专业标准,因此,满分作文在公布后,引发争议是十分正常的。这也是教育考试部门在公布满分作文时,应该预料到的。

  对于这篇满分作文,笔者尊重阅卷老师的评分和点评。一篇作文有三位老师评阅,表明阅卷组对待作文阅卷的谨慎态度。语文作文属于主观题,主观题的阅卷质量,一直是考生和社会公众特别关注的。为防止阅卷偏差,对于语文作文,通常会有两人评阅,如果评阅分数差不多,取平均分,如果两次评阅分数相差较大(如超过5、6分),则会再请第三人评阅,最终由作文审查组判分。这篇“满分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一位老师给了55分,因此再请第三人评分,第三人给的也是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由此可见,给这篇作文满分是十分谨慎的。而由于也有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所以有网友说这篇文章,配不上满分,也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关键要看阅卷组的最终评分。

  近年来,我国高考作文,普遍出材料作文,出材料作文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浙江的高考作文也是如此,今年的作文材料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这是出得不错的材料作文,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辨空间和表达空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