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推动新就业形态规范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0-09-24 08:09:17


  中评社北京9月24日电/近日,外卖骑手的劳动权益和职业保障受到社会关注。不少人呼吁,新就业形态的用工问题亟待规范。

  近年来,新兴业态逐步兴起,值得充分肯定。例如外卖平台的迅猛发展,不仅方便了百姓生活、活跃了市场经济,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特别是外卖骑手这一职业,门槛相对较低、工作时间灵活、收入也不低,吸引了大量劳动者加入。2019年,单是美团平台上的外卖骑手,总数便接近400万人,一年增长近1/4。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新兴业态也逐步暴露出用工不够规范、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够到位等问题。在外卖行业,一些平台企业面对竞争压力,一再压缩配送时间,导致外卖骑手为完成订单不得不冒险使用超速、逆行、闯红灯等手段,由此给自身和他人带来不小的安全风险,也扰乱了城市正常运行秩序。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在笔者看来,外卖配送行业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在于平台企业为追求省时、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另一方面则在于平台企业与外卖骑手间的法律关系尚不明晰。当前,只有部分外卖骑手与平台属于劳务派遣关系,相当多骑手只是平台订单的承揽方,与平台是合作关系,并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在这种相对“松散”的关系下,一些平台往往只会考核外卖骑手的配送时间,而选择在安全培训和管理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劳动者权益保障上袖手旁观。只求“快快快”,不太考虑劳动者能否承担等现实情况,也不顾及会产生多大安全风险,这样的发展模式往往难以持续。

  与外卖行业一样,不少基于互联网平台产生的新就业形态都面临类似问题:虽然平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但平台企业作为劳动力资源的组织方,对劳动者依然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要让新就业形态规范发展,关键在于督促、引导、推动平台企业切实做好劳动者的管理、保障工作。

  在这方面,快递业的经验就很值得外卖配送行业借鉴——平台上所有劳动者必须参加培训才能上岗;配送车辆统一上牌,并通过电子摄像头实时监管;对劳动者发生的违法行为,平台也需承担相应责任。如果将这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部分“复制”到外卖配送行业,想必会使后者的发展情况得到一定改观。

  当然,外卖平台也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比如优化路线设计、消除逆行导航漏洞、推出闯红灯后禁止接单等奖惩机制,要求骑手遵守交通规则;又如合理增加投入,通过为外卖小哥按次、按天购买人身意外险等加强其职业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新就业形态用工,有关部门应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新就业形态中的劳动关系,在为其发展留足空间的同时坚守安全和质量底线。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明确平台企业在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相应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报酬权、休息权和职业安全”,让大家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我们相信,在有关部门推动下,我国新就业形态用工将更规范、机制将更健全。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心萍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