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从纳卡冲突看未来反无人机作战
http://www.CRNTT.com   2020-12-10 16:16:47


 
  当前,针对无人机的电子干扰、诱捕等技术日趋成熟。早在几年前,伊朗就通过修改美无人机的GPS坐标,使美国一架RQ-170“哨兵”无人机降落在伊朗境内,成功实现了对无人机的诱捕。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由于无人机抗干扰能力较弱,且与后方主站的通信链路不可靠,易受干扰甚至屏蔽。故而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技术手段来反制无人机。

  从无人机运行的原理出发,通过电磁干扰等手段,阻断无人机与卫星的连接,使之无法定位或偏离航道;也可以中断敌方无人机与后方的通信链路,使无人机失控漂移甚至坠毁。只是当前大部分无人机都是自动或半自动控制,发射后,不需要主控站过多干预,所以中断通信所能取得的效果受到极大限制。

  从网络攻防的角度看,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破解敌方与无人机的无线电通信协议,模仿敌方主控站与无人机建立通信,发送控制指令,让其误认为我方是大本营,从而实现无人机的捕获。

  硬摧毁——铸成防空之盾

  毫无疑问,相较于软杀伤,硬摧毁——通过导弹或其它方式进行的火力打击来直接摧毁无人机本身,是战场上应对无人机威胁的最有效办法。在纳卡冲突中,亚方在战场上就曾先后投入了“道尔”近战地空导弹系统、“山毛榉”M2中程野战防空导弹系统和9K333“柳树”单兵肩扛式地空导弹系统。

  总的来说,它们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成功击落了部分阿方的无人机。但客观来看,这种通过导弹直接打击摧毁无人机的方式,虽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付出的成本从经济角度上分析却有些不成比例。

  未来战争若要达到硬摧毁无人机的目的,有以下两个发展方向。第一是激光武器,除了性价比低,激光武器还具有快速、灵活、精确、抗电磁干扰、成本低廉等优点,对常见“低空低速小目标”性质的无人机来说,可谓是一大克星。

  第二类则是微波武器,与激光武器相比,微波武器的波束更宽、作用距离更远、受气候影响更小、火力控制更为便捷。不只能针对单个无人机的防御,对于无人机集群攻击也能起到防御作用。例如俄罗斯目前已经研制出的“微波炮”,若是能克服无法对空中运动目标展开有效攻击的缺点,则无疑是未来战争中反无人机作战的一大利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