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驻英国大使在工商界两会精神宣讲会上的演讲
http://www.CRNTT.com   2020-06-11 09:53:21


 
  一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机遇。截止201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保持在30%左右,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中国复工复产走在世界前列,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做法。英国也正在逐步解封、恢复经济。中英两国可加强相关经验交流,用好用足“快捷通道”,实现“后疫情时代”两国经济携手复苏、共同发展。

  二是中国市场持续扩大的机遇。中国有14亿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组成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首次突破1万美元。未来随着中国加快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必将为各国企业带来更大合作机遇和发展空间。我们欢迎英国企业积极参加即将举办的“网上广交会”和今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共享中国市场红利。

  三是新业态新动能发展的机遇。在这次疫情中,“宅家经济”、数字经济、医疗健康、金融科技、绿色发展等新领域展现出强大潜力和活力。中英两国企业可抓住机遇,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新业态新动能的创新合作,打造更多新增长点。今年5月,中国知名科技企业字节跳动正式将旗下抖音公司欧洲总部设立在伦敦,成为疫情下中英合作的新亮点。

  四是拓展多边经贸合作的机遇。中英都是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双方可在二十国集团、世贸组织等多边机制内加强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全球产业链开放、安全、稳定。双方还可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在基础设施、金融、公共卫生等领域合作,拓展第三方合作,为中英“一带一路”合作注入新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对中英关系而言,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898年6月9日,当时的清政府与英国在北京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界租借给英国,期限99年。122年后的今天,时移世易,香港早已回归中国,中英关系也今非昔比。

  然而,英国仍有一些政客固守“冷战思维”和“殖民心态”,仍未认清香港已经回归中国、是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的现实。近来,他们对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立法说三道四,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