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7日电/据大公报报导,敲年鼓、印春贴、舞龙狮……首个“非遗版”春节临近,各地纷纷端出丰盛的“非遗大餐”。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介绍,此前,文旅部推动全国策划开展近7000项非遗传承实践和传播展示活动,重点推进10项“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让游客畅享首个“非遗版”春节。据瞭解,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将先后举办“古城过大年”、“点亮中国灯”蛇年灯会灯䌽展示、“赶个年味集”蛇年非遗大集、“年画进万家”、“文脉颂中华”春节非遗宣传推广等民俗文化活动,河北、江苏、四川等地将举办一系列主会场活动。\大公报记者 江鑫娴
2025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为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促进消费拉动经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和旅游部统筹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包含七大板块27项主体活动,涵盖惠民文艺演出、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体验展示等重点领域。
非遗馆里过大年 尽享“饕餮盛宴”
当前,“非遗馆里过大年”的IP已在各地圈粉。据胡雁介绍,各地非遗馆举办相关展览,展示互动体验活动,共同打造非遗馆里过大年品牌。敲年鼓、印春贴、猜灯谜、舞龙狮……在北京,正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的“过年──春节主题展”呈现出一派热闹欢腾的景象。
大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约2600平方米的展厅中,从冬至、腊八、小年,到除夕、春节,再到元宵节的各种年俗活动环环相扣、轮番上演,串联起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项春节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融入不同地区的特色习俗、还原百姓的生活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