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日韩贸易争端突起 经济冲击不可小觑
http://www.CRNTT.com   2019-07-23 09:13:33


 
  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波及,2019年上半年,日本的贸易赤字达到8888亿日元,接着2018年下半年已连续两期赤字高悬。如果日韩经济摩擦全面爆发,必将带来更大的冲击。

  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的今天,这一出口管制及其造成的外溢影响将不再仅仅局限在两个国家、少数产品上,对苹果、戴尔等别国企业,以及电子产品的全球供应链也将产生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在当前全球贸易气氛整体趋向保护主义的背景下,这一突如其来的负面影响更显突出。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的出口管制尚未达到“贸易制裁”的级别。而即便是“贸易制裁”,从世界各国过往的历史来看,除了工具性、器物性的目的之外,更多地带有道德性、象征性的目的,为的是展示对他国行为的不满、抗议、惩戒等姿态。不消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就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也往往在所不惜。从这个意义上,单纯地谈出口管制造成的经济损失事实上意义不大,更何况目前这尚在双方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源于政治化,归于政治化

  文章认为,鉴于前述的分析,此次出口禁令固然表面上是贸易领域的摩擦,但实则是“贸易问题政治化”的又一个鲜活案例。遗憾的是,贸易又一次作为政治纠纷的“出气口”和“替罪羊”。既然问题源于政治化,那么其缓和也只能求诸政治化。类似的贸易摩擦不管如何剑拔弩张,终究要回到以外交手段解决的轨道上来,也终究只能通过最高领导层的政治决断才能真正平息。单纯官僚层面和技术领域的交涉和谈判,无论是双边的还是多边的,至多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事实上,日韩双方7月12日已经在位于东京霞关的日本经济产业省进行过两国事务级别的“说明会”,原定一个小时的会议最终被延长到五个半小时,也无果而终。且会后双方还为会议室的档次和整洁程度、桌椅的摆放、该穿西服还是短袖衬衫等“待遇”和“礼节”问题争执不下。

  对于同在东亚的这两个重要盟友,现任的美国政府与前几任政府有所不同,似乎暂时也缺乏从中积极调和、斡旋的意愿。对于美国而言,相比左右安抚或作为仲裁人判定错在何方,更重要的是防止这一经贸争端进一步螺旋上升乃至无限扩大,超出可控范围,进而影响到自身在亚太的战略利益。

  不少评论认为,在朝鲜问题上,与美国和韩国的一个个镁光灯下的高调进展不同,安倍政府似乎相形见绌。在7月21日的参议院选举之前,安倍政府刻意突出外交安保议题,或许有助于缓解选民对于“安倍经济学”老生常谈的“审美疲劳”。倘若如此,则这一摩擦有望在选举之后逐渐平息。但从目前态势来看,双方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缓解情绪。日本外务大臣与韩国驻日本大使最新见面时的“非常规”冲突即是明证。

  有声音认为,日韩关系已经到了1965年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这或许又过于悲观。应该看到,日韩关系具有“脆弱”与“坚韧”的双重性。说其“脆弱”,源于其特殊的历史关系、国民记忆和民族感情,任何一个小的波动和挫折都有可能掀起巨大的波澜;说其“坚韧”,是因为这一双边关系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经历跌宕起伏,也数次下滑乃至探底,但始终斗而不破、怨而不断,具有极强的“自愈力”。希望这种自我修复的能力和意愿有助于两国渐渐平心静气,正视分歧、化解矛盾,妥善处理争端。无论是两国所在的亚太地区,还是整个世界,近来在经贸领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待激浪过去、风雨停歇,共同创造风平浪静的区域和全球环境,符合两个国家的根本利益。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