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烽火中的守望:与华为“在一起”
http://www.CRNTT.com   2020-10-31 11:03:05


 
  同时,华为还与合作伙伴共赢,将鸿蒙捐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能吸引更多厂商和开发者参与开发。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让大家一起推动中国科技产业的进步;华为还将连仪器仪表、EDA工具软件等转让给中国的仪器仪表厂,反哺给一批亟待转型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从低端向高端转型的最佳机会。更帮助华为降低了外部依赖,扶植了中国本土的产业链体系。

  华为能够在不同领域多点开花,展现的其“在一起就可以”的互联精神:通过多领域产品实现生活互联,借助上下游产业实现行业互联。只要在一起,华为就能和消费者实现美好生活,和合作者探索更多机遇。

  共启征程

  “在乎我们的人和我们在乎的人一起向前,就没有害怕二字。寻找方向的人和寻找方向的人一起向前,本身就是方向。我们有?数分歧,但走在同一条路上……”

  从“歧路人”到“同路人”的转变,背后笼罩着的实际是摩擦和竞争的阴影。

  “在本世纪初,新一轮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竞争已经开始,而已然发生的各种贸易摩擦提示我们,贸易摩擦的背后是产业体系、产业链与产业的竞争,也是科学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更是高端人才的竞争。”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芮明杰曾作出这样的判断,“这样的竞争态势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可以说是全新的、更高层次的全球竞争。其中,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已经箭在弦上。”

  在这一轮竞争中,自立、自主、自足成为一众中国科技企业的共识和渴求。从百废待兴到繁荣昌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科技企业近年中纷纷扬帆出海,惊艶了全世界。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国内众多技术企业接二连三的“黑名单”事件警醒了国人: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无人可以独善其身,受制于人唯有死路一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