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李国文:埋葬在古籍文献中的“泥爱”
http://www.CRNTT.com   2020-05-29 16:20:37


  中评社北京5月29日电/“泥爱”,属于古老的汉语词汇,当下已无人使用了。

  明代李贤所着《古穰杂录摘抄》记载了一则笔记,起句为:“士奇晚年泥爱其子。”初读这里,顿觉“泥爱”二字眼生,但查辞书,遍觅不得。明代焦竑所着《玉堂丛语》一书,也谈到了宰相杨士奇“泥爱”这件事,题目为《惹溺》。这个“惹溺”,同样也是一个稀见的、很少载于当代出版物的词汇。

  看来,任何民族的文字语言,都是处在不停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一些新的词语在产生,一些旧的词语在消亡。尤其进入网络时代,新事物不断涌现,新名词层出不穷。明代文人用的这个“泥爱”,便已埋葬在古籍中,很难在现代语言中复活了。

  “泥爱”的“泥”,“惹溺”的“溺”,应该与现代汉语中“溺爱”的“溺”同音同义,也许,更接近于时下流行的“爱呆了”的意思。一个人对其子女,爱是正常的,尤其在其童年期,即便溺爱,甚至纵容,也是可能的。可惜,爱到不明事理,不问是非的程度,便是不清醒的“泥爱”了。

  语言虽然古老,而且已经死亡,但所谓的为官之父,“泥爱”其不肖之子的社会现象,倒是没大变。明代这位“泥爱”其子的父亲,为有名的宰辅杨士奇,历事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名列“三杨”之一的这位老先生,亲身经历了明代辅臣地位下降,又逐步提高的过程。若不是因“泥爱”其子杨稷,弄得声名狼藉,最后搭上老命,这位元老政治家的一生,本可以画个圆满的句号。

  李贤这样写道:“士奇晚年泥爱其子,莫知其恶最为败德事。若藩臬郡邑,或出巡者,见其暴横,以实来告,士奇反疑之,必以子书曰,某人说汝如此,果然,即改之。子稷得书,反毁其人曰,某人在此如此行事,男以乡里故,挠其所行,以此诬之。士奇自后不信言子之恶者。有阿附誉子之善者,即以为实然而喜之。由是,子之恶不复闻矣。及被害者连奏其不善之状,朝廷犹不忍加之罪,付其状于士奇,乃曰左右之人非良,助之为不善也。而有奏其人命已数十,恶不可言,朝廷不得已,付之法司。时士奇老病,不能起,朝廷犹慰安之,恐致忧。后岁余,士奇终,始论其子于法,斩之。乡人预为祭文,数其恶流,天下传诵。”

  对这件事,焦竑又有进一步的描写:“杨文贞子稷恶状已盈,王文端为文贞言之,遂请省墓,实欲制其子也。稷知,每驿递中,先置所亲誉稷贤。后扬言曰:‘人忌公功名之盛,故谤稷耳。’稷复迎于数百里外,毡帽油靴,朴讷循理,家中图书萧然。文贞遂疑文端妒己,还京师,出之吏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