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以涉台文物保护为抓手创新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http://www.CRNTT.com   2024-05-08 18:10:19


 
  四、福建探索涉台文物保护的意义

  (一)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涉台文物是千百年来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属性仍然是文物,是我国类型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其中一种。福建探索涉台文物保护,本身就是对文化事业和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的政策创新,完全契合中央相关的文化政策和要求,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而且通过对涉台文物进行保护,一大批重要涉台文物得以修复、展示,大大改善了涉台文物保护单位的保存状况和使用价值,带动了文物景点的开发,既真真切切地加强了对此类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又扩大了此类文物的社会影响力,还增强了社会大众对文化事业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与瞭解,切实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比如,闽南地区一些重要涉台文物修复后,两岸联手推动“闽南红砖建筑”申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一步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

  (二)推进两岸交流互动

  涉台文物凝聚着两岸关系的历史事实和亲情记忆,是联结两岸同胞交流往来的重要纽带。福建探索涉台文物保护,本身就是以文物为纽带,将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的历史和记忆连接起来;福建推进涉台文物活化利用,则进一步以文物为桥梁,将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的现实和亲情联结起来。通过涉台文物保护,许多台湾同胞的祖屋、祖墓、故居、祠堂等得以保存和修缮,吸引了大批台湾同胞认祖归宗、探亲祭祀,直接推进了两岸民众的交流互动,大量台湾基层民众、退休官员和立法委员、社会名流、企业家甚至部分政要踊跃到大陆返乡祭祖、拜谒朝圣,都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在接待台湾老兵返乡探亲的过程中,涉台文物尤其是祖屋故居、祠堂宗庙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推动两岸实现“小三通”的过程中,涉台文物尤其是妈祖庙等民间信仰类文物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增强历史文化和国家认同

  涉台文物是历史的印记,有力地佐证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福建积极保护涉台文物,就是保护两岸一家亲和融合发展的根脉,有助于让海峡两岸同根文化代代传承,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历史、文化和精神层面的联结。修缮保护后的涉台文物,经过活化利用成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基地、文化交流的平台,在台胞中引起积极反响。通过对涉台文物进行保护,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和宣教价值,利用涉台文物资源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密切两地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骨肉同胞关系,不仅直接对冲了“台独”分子的“台独”史观,而且有力地驳斥了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教育,增强了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史、中华民族史的正确认知和瞭解,有助于台湾同胞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国家观,增强对历史、文化、民族和国家的认同。

  (四)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情感基础

  涉台文物不仅记录了两岸关系史等宏大叙事,还记载了早期台湾先民的移民史、奋斗史以及家族变迁、宗教信仰、生活日常等微观叙事,凝结着两岸同胞的血缘亲情,是联系两岸同胞亲情往来的重要平台。台胞对涉台文物怀有浓厚的情愫,保护好涉台文物,让涉台资源充分活化,就是保护台湾同胞的“根”文化,有助于唤醒台湾同胞的根脉意识、祖地意识。福建积极推进涉台文物保护,推动涉台文物活化利用,为两岸同胞延续共有的情感家园和精神文脉留下了一段尘封却又鲜活的记忆。修缮保护后的涉台文物,成为台胞进行“寻根之旅”“朝圣之旅”的场所,在台胞中引发心灵触动和情感共鸣,进而吸引更多台胞到大陆探亲访友、祭祀祖先、朝圣参拜,直接强化了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四大纽带”,转“血缘”为“亲情”、化“神缘”为“人缘”,拓展了祖地文化、民间信仰文化交流交往,推动了闽台亲情乡情延续,密切了祖地乡情文化交流,有利于深化台湾同胞对两岸骨肉亲情的认知与瞭解,增进两岸同胞情感,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灵距离,推动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结语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闽台两地的渊源,通过实物遗存形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涉台文物昭示着两岸关系、连结着两岸同胞、凝聚着两岸情感,是重要的历史遗存和现实存在,也是珍贵的史料证据和情感寄托,保护涉台文物就是保护两岸关系的基础和两岸融合的根脉。福建省积极探索并在全国率先推动涉台文物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涉台文物的调查、研究、统计、申报、修缮、活化,不断向社会各界尤其是台湾同胞宣传、展示、介绍涉台文物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不断通过涉台文物加强与台湾同胞的沟通、交流、相互理解与共同合作,对于维护两岸历史和精神纽带、增强两岸现实和亲情联结、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助力反“独”促统产生了积极正面的直接影响和长远作用。未来,福建要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21〕为指引,持续扩大两岸社会人文交流合作,继续开展涉台文物保护工程,为促进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推进祖国完全统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ZDA1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1〕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0页。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59页。

  〔3〕李群:《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 奋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人民日报》,2023年12月6日,第06版;曲青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贡献党史和文献力量》,《旗帜》,2023年第11期,第8-11页。

  〔4〕同〔2〕,第45页。

  〔5〕金瑞国:《“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日,第08版。

  〔6〕刘传标:《保护涉台文化遗存 强化对台史学话语体系建设》,《学术评论》,2019年第4期,第21页。

  〔7〕王惠兵:《“以台引台”,建好两岸“产业圈”“就业圈”“文化圈”——福建省政协全会委员畅谈两岸融合发展》,人民政协网,2022年1月25日,http://www.rmzxb.com.cn/c/2022-01-25/3036200.shtml。

  〔8〕《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启动 让海峡两岸同根文化代代传承》,中国艺术报,2009年1月13日,http://www.cflac.org.cn/ysb/2009-01/13/content_15436864.htm。

  〔9〕《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涉台文物古迹名单和保护范围的通知(厦府〔2015〕376号)》,厦门市政府网站,2015年12月28日,http://www.xm.gov.cn/zwgk/flfg/sfwj/201601/t20160104_1257071.htm。

  〔10〕《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暨第四批涉台文物古迹名单和保护范围的通知(厦府〔2020〕54号)》,厦门市政府网站,2020年4月10日,http://www.xm.gov.cn/zwgk/flfg/sfwj/202004/t20200410_2438205.htm。

  〔11〕《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402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厦门市文旅局网站,2021年5月28日 ,http://wlj.xm.gov.cn/zfxxgk/fdzdgknr/jytabl/202105/t20210528_2554365.htm。

  〔12〕《重要涉台文物 可获专项保护》,台海网,2008年11月5日,http://www.taihainet.com/news/fujian/szjj/2008-11-05/333084.html。

  〔13〕李睿嘉:《普查结果显示:福建涉台文物共1076处》,台海网,2007年3月25日,http://www.taihainet.com/news/twnews/bilateral/2007-03-25/106778.html。

  〔14〕〔17〕厦门市文管会、厦门市文物局:《厦门文物志》,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15〕《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启动 让海峡两岸同根文化代代传承》,中国艺术报,2009年1月13日,http://www.cflac.org.cn/ysb/2009-01/13/content_15436864.htm。

  〔16〕《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厦门市政府网站,2008年9月3日,http://www.xm.gov.cn/ldft/dsjwgpcgz/xgwj/200809/t20080903_275278.htm。

  〔18〕徐平、郑清贤:《福建涉台立法回顾与展望》,《海峡法学》,2010年第4期,第41页。

  〔19〕《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20222132号提案的协办意见》,福建省政府官网,2022年4月15日,https://www.fujian.gov.cn/zwgk/zdlyxxgk/jytabl/jytabl/202204/t20220415_5893281.htm。

  〔20〕同〔6〕,第23-24页。

  〔2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新华网,2023年9月12日,http://www.news.cn/2023-09/12/c_1129859215.htm。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2月号,总第314期,P86-94)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