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联合国为何将谷雨节气定为“中文日”
http://www.CRNTT.com   2020-04-19 11:05:14


 

  谷雨之日,“萍始生”,萍水始相逢。萍,水草,与水相平,故称“萍”,漂流随风,故又称“漂”。谷雨后五日,“鸣鸠拂其羽”,鸠即鹰所化,布谷鸟。明朝刘伯温有诗:“鸣鸠语芜声相应,又是人间一度春。”芜是杂草。可“春谷终期吹羽翼”,鸠鸣预示着春要结束,此时田野里到处回荡着它“家家种谷”的殷切呼唤。再五日,“戴胜降于桑”。“戴胜”头顶有长毛,又称鸡冠鸟,此时落于桑树,蚕将生之候。



  《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遵循着相传千年节气的自然规律,我们的先民在微风细雨中安排好不同的农事与习俗,看着河渠里的水一尺一尺地涨,蓄满了来年的希望。

  摘谷雨茶——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在清明后到谷雨前后采制的春茶,也叫二春茶。

  谷雨是采茶的时节,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到:“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民间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也可见采春茶是个抢时间的活,时不待人,一过谷雨,茶无春时鲜香,便只能作廉价的炒青。



  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都对谷雨茶情有独钟,宋代大文豪苏轼,在《留题显圣寺》中写道:“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明代的文征明也在《闲兴》中诗云:“莫道客来无供设,一杯阳羡雨前茶。”清代的郑板桥在自己的《七言诗》中,也有“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的诗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