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7日电/2020年9月,国务院批准印发了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方案,中国自贸试验区扩容至21个,加快形成了新发展格局探索路径,彰显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坚定决心。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冯其予评论文章表示,一年来,北京、湖南、安徽3个自贸试验区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总体方案确定的423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363项,总体实施率超85%,通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中国开放水平提升和示范引领作用发挥。
文章分析,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实施8年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累计到今天已经形成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面向全国或特定地区复制推广,并取得显着成效。去年新扩容的一批自贸试验区,也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了力量。
总体来看,各自贸试验区立足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实现了京津冀、长三角全覆盖,进一步服务了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有力地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打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同时,开放平台建设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各自贸试验区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开放发展,集聚优质市场主体,努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先进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北京科技创新动能强劲,湖南装备制造业积淀深厚,安徽新兴产业要素比较活跃,浙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各自贸试验区围绕阻碍科技创新的难点,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开展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催生新发展动能。通过科技创新从源头上补链强链,依靠产业链集成创新进一步稳链固链。
不仅如此,各自贸试验区围绕着服务贸易、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北京自贸试验区在有条件的区域最大限度放宽服务贸易准入限制。湖南自贸试验区着力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安徽自贸试验区通过布局一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前沿研发平台和基地,努力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浙江自贸试验区加大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此外,各自贸试验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释放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动能。以湖南自贸试验区为例,该区一年来新设企业5934家,实际利用外资7.04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1460亿元,占同期湖南省外贸总额的30%以上。浙江自贸试验区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6个,总投资近600亿元,全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