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做好稳预期工作 助力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9-08-06 07:50:54


  中评社北京8月6日电/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坚定信心、稳定预期的治本之策。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以更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六稳”工作件件重要,其中稳预期是重要落脚点,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是稳预期的基础,能帮助稳定和提振企业和百姓的信心;反过来,预期改善有利于投资、消费等保持活跃,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坚定发展信心,做好稳预期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不断破解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新矛盾。

  预期是指一种心理活动,是在对现实情况认知基础上形成的未来心理判断。在经济学中,预期是不同经济主体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并由此采取相应的行为。一般来说,在信息足够充分的情况下,经济主体能够更好地认识影响经济发展的长远因素,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理性行为,这是理性预期;但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经济主体可能只注重当下情形,受短期因素影响,从而形成对未来的非理性预期,做出错误判断。当前,我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下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可以说,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预期走弱,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具备的长期基础和向好因素把握不准,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消费、创新等。所以,稳预期已经成为稳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稳预期,主要是引导市场主体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客观阶段,理性判断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理性预期,采取正确行动。

  做好稳预期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排除短期因素和不良讯息的干扰,强调发展的长期信念,做好长期打算,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指出的是,稳预期关注的不是某些经济指标的短期表现,更不能由此简单地根据某些指标涨跌而采取短期单一政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着眼长远战略,对经济长期存在的问题提出清晰合理的解决方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市场主体对于经济现状与未来有着全面理性把握,从而坚定信念,激发经济活力。

  做好稳预期工作,要保持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更好形成政策合力。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稳住当前、排除短期因素干扰,又要强调发展的信心支撑和行为的长远打算,储备好各种应对手段,使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之间平衡协调联动。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形势,要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与稳预期工作协调配套,注重经济长远目标、重点任务、宏观政策、改革措施之间的平衡联动,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避免政策冲突和执行机构的重叠,强化协同效应,实施一揽子系统集成的解决方案,以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做好稳预期工作,要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只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才能更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要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大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深化改革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冲击,从而更好回应社会关切、形成稳定预期。

  做好稳预期工作,要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实践证明,消除杂音噪声,有针对性主动引导市场预期,这是关系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大事。随着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一些错误的言论出现,给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有效引导市场主体理性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增强他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性预期;同时还要及时回应一些负面舆论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关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心理预期的良性发展,消除可能带来市场误判的杂音噪声,从而实现良好预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文君、蓝庆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