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银行理财年中会止跌回升吗
http://www.CRNTT.com   2020-06-07 12:45:54


 

  “整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总体预计将会保持稳定。而资管新规过渡期结合实际情况适度延长,对银行理财是一大利好。受债券收益率下降等因素影响,主要配置固收类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预计也会相应下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说。

  比如,以“宝宝类”理财为例,融360大数据研究院采集了73只互“联网宝宝”产品做样本,共对接154只货币基金。从5月最后一周来看,“互联网宝宝”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63%,环比下跌0.02%。其中,7日年化收益率在2%以上的产品仅有14只,占比9.1%。也就是说,九成左右“宝宝”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不足2%。

  净值化转型进度已超50%

  事实上,在一些理财达人看来,如今,单纯的看收益已经意义不大——毕竟,当前银行理财已经在大规模转型了。

  2019年二季度以来,监管层先后出台23号文、《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规范银行理财平稳运行,银行理财真正步入实质性转型阶段。

  业内专家表示,净值化转型的持续推进,意味着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更加“市场化”;二是产品类型将更加多元,尤其是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开业,为银行理财产品带来了更多可能。

  根据“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要求,理财产品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以及混合类理财产品。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在各类理财产品中,新发固收类净值型产品占据主导,占比超过九成。2019年一季度至2020年一季度,各类型银行新发净值型产品均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其次为混合类,二者各季度占比均在99%左右,而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占比较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