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三块地”改革试点为何再延期
http://www.CRNTT.com   2019-01-17 08:25:19


  中评社北京1月17日电/最近,一则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闻颇为吸引眼球: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延期至2019年年底。这三项制度改革,通常称之为“三块地”改革。今年为何继续延期?改革对农村乃至城市土地供应有何影响?未来改革着力点在哪里?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有关专家表示,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多方面利益调整,必须审慎稳妥推进。试点期限延长,有利于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有利于法律修改的制度创新成果。

  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实行城乡各异土地管理制度,城市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农村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适用的法律分别为《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

  这一制度,在推进经济发展上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副作用近年来也久受诟病。其一,城乡土地存在巨大价差,利益分配存在失衡。除公益用地外,城市建设用地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市场化程度很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要进入这一市场,必须先由地方政府征收为国有,由此产生巨大价差,卖地收入也因此在地方财政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但在利益分配时,被征地农民利益有时没有得到合理体现。其二,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分而治之,难以有效协调。农村宅基地难以进入市场,造成空置、浪费严重。城市用地紧张,也造成房价高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守英表示,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已经凸显,改革势在必行。

  为此,2014年12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15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三十三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授权期限截至2017年12月31日。

  2017年底,人大常委会决定试点延期至2018年年底。此次人大常委会有关会议,又决定继续延期至2019年年底,且同时审议了《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

  利于农民增收

  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有一条独具川西风格的旅游商业街,名为“第五季香境”,这里原是村集体办的复合肥厂、预制厂和村委会老办公楼。2015年9月份,这块面积为13.447亩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拍卖,以每亩52.5万元的价格出让给四川迈高旅游公司。这是全国第一个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依托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在试点的33个地区,类似的举措推动了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表示,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权能,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纳入国有建设用地市场公开交易,充分发挥了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了城乡土地平等入市、公平竞争。

  作为硬币的另一面,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可能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征地范围得以缩小。由于现行法律规定土地征收是城市建设用地的唯一途径,各项建设需要用地的,都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这样一来,当发展需要用地、存量土地又有限的时候,征地范围很难仅局限在公益范围,导致征地边界不清、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在敞开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这个口子后,征地改革围绕“程序规范、补偿合理、保障多元”的目标,探索公益性用地目录,建立征地负面清单,缩小征地范围,逐步缩减土地征收规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