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中国专题 ->> 神州瞭望 】 【打 印】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制造让美国受益
http://www.CRNTT.com   2019-01-14 14:17:47


资料图:2017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华为公司展出了麒麟970人工智能手机芯片。
  中评社香港1月14日电/美国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最新分析显示,在美国人为购买“中国制造”花费的钱当中,约56%流向美国工人和美企。

  美国韦恩堡市《新闻日报》1月13日载文《研究称美国正受益于大多数“中国制造”》,文章说,“中国制造”大多是商品在中国工厂完成组装工序,但其零部件、营销和配送等可能来自任何地方——通常是美国。中国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一定程度上,美企从中国进口商品是因为后者的更低成本能令他们获得更高利润。这意味着美国顾客的更多支出(实际上)是流向这些美企幷间接流入美国企业员工的腰包。

  在美国消费市场中,进口商品和服务的占比要低于美国人的想象。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人员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经济学家发现,在美国人每消费的100美元中,仅有10.7美元流向国外,且截至2017年这个比例已保持15年之久。

  与此同时,美国人眼中的许多“美国制造”都使用外国零部件,国际伙伴仍是许多美企供给链的关键。在美国人对躺椅、平板电脑等耐用品的支出中,23.3%流向海外。上述研究对美国人所有的消费支出进行分析后还发现,美国消费者正把2/3的开销用于房租和投资建议等,其中仅有6.2%最终流向海外。美国使用的约11%商品来自进口。尽管中国迅猛崛起,该比例过去15年基本保持稳定。报告说,为中国在美国商品中与日俱增的比重付出代价的,是日本而非美国制造商。

  来自中国的低价商品使美国零售商通常能大幅加价,这有助于其支付员工薪酬、房租、保险和水电气等费用。还有设计,苹果公司为产品打上“加州苹果设计、中国组装”的标签,此类高报酬的设计、研发等职位通常被保留在美国本土(而非流向中国)。我们常听到美国工厂岗位消失,但那是因为自动化和其他科技进步使美国工厂雇用的工人更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