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 激发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0-04-25 12:04:35


  中评社北京4月25日电/据新华社报道,草长莺飞的季节,长三角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施工现场,建设者们干得热火朝天。

  修城际铁路、建产业集群、补社会短板……3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股“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的春潮激荡。

  按照中央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三省一市正在抓紧施工,通过更紧密的协同、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释放一体化红利,努力让经济“引擎”全速运转。

  以增量带存量 长三角“底盘”稳固

  7天连续修订4版应急方案,加强疫情全方位防控……位于江苏苏州的盛虹控股集团,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2月底恢复产能,一季度外贸销量正增长。

  随着疫情全球蔓延,海外需求下滑明显。直面挑战,盛虹内外兼修,一边开辟国内市场,一边依托去年获批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调整产品结构。“对迪卡侬、优衣库等很多大品牌而言,中国仍是最具活力的市场。我们积极发展内销客户,目前整体产销比较平衡。”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说。

  化被动为主动,用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作为占中国经济总量20%左右的区域,长三角“底盘”稳固:

  ——上海新兴产业“韧性”十足。今年一季度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7%,但一些代表发展新方向的行业复苏较快。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同比增长15.3%,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5.7%。“从供给侧看,上海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方面拥有较多的项目储备,发展潜力大、后劲足。”上海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