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贵州治理早婚早育阻断“贫困循环”
http://www.CRNTT.com   2020-07-06 11:55:25


 

  父母这样艰辛的生活一眼望不到头,吴信梅不想重复这样的人生。“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有更多人生选择的权利”,吴信梅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是,“找一份能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的工作,找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伴侣。”

  吴美美的母亲出嫁时才17岁,身份证却显示她已经27岁了。“妈妈实际是1974年出生,户口本上是1964年。”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的吴美美,记忆中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

  据部分受访者回忆,在那个年代,村里的孕妇生孩子都是在家里,小孩出生并没有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晚几年上户口很普遍,常常是父母报哪一年就写成哪一年。

  “当地有许多农村家庭,因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隔代亲属监护。这些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祖父辈老人,早期的教育启蒙仅限于教孩子认几个字、数几个数。”浙江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说,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的性格需要引导、敏感的心理渴望抚慰,易入歧路的品德亟待纠正,这些留守老人就更无能为力了。

  同时,依靠农村早婚早育风俗缔结的婚姻家庭关系极度不稳定,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加。戏劳村16岁的侗族女孩王燕告诉记者,她身边有些20岁出头的女孩已经离婚,还带着孩子,有的甚至又开始了第二段婚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