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中国专题 ->> 神州瞭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无人店最佳答案,中国仍在摸索中
http://www.CRNTT.com   2019-08-29 11:21:42


资料图:上海一名消费者通过面部识别进入位于杨浦区的“无人店”。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8月29日电/中国有约14亿人口,由于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崛起等原因,凭借IT等最新技术,在零售店铺的发展方面领先世界。再加上“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国民性,从两三年前开始,新一代店铺在中国不断亮相,代表性例子就是一度很受欢迎的“无人店铺”。

  《日本经济新闻》8月28日载文《中国无人店的最佳答案是“便利蜂”?》,文章说,今年7月中旬,在北京市内一座高层大楼的地下1层,记者走访了京东约一年前开设的无人便利店“X”。店内摆放着1台无人收银机,但店铺里同时还坐着一名年轻男性店员。

  “X”当初采用摄像头的面部识别系统确认顾客进店。但店员表示“6月前后店铺改变了运营方法”。这或许是由于利用面部识别系统很麻烦,进店人数增长乏力。不再使用面部识别系统之后,这家店每天的顾客达到400到500人,翻了一番。

  美国亚马逊2018年1月开设无人店铺“Amazon Go”的1号店。在日本,JR东日本等也推出了类似的试验店。作为缓解人工费上涨和劳动力短缺的手段之一,无人店铺因预期先行而受到关注。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主任顾问刘芳指出,在中国从2017年前后,以“无人”为关键词的业态开始增加。

  但无人店要实现普及面临的课题也很多。首先是成本。面部识别系统和感知商品的传感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此外,改变依赖人力摆货等也是课题。由于可能出现小偷和混入异物等,需要采用高精度的IT系统,但系统的误报很多,仍处在发展阶段。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