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王晋:黎巴嫩重建政治新身份困难重重
http://www.CRNTT.com   2020-08-16 00:10:02


  中评社北京8月16日电/王晋:黎巴嫩重建政治新身份困难重重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王晋,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叙利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港口大爆炸,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更震撼了黎巴嫩社会。在爆炸事件结束后不久,黎巴嫩国内便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变革。

  在政治平衡脆弱、经济发展乏力、疫情不断蔓延三重威胁下,民众要求变革的呼声变得难以抗拒。尤其是在政府集体辞职后,黎巴嫩将何去何从?

  黎巴嫩实行独特的“教派政治”原则,各个团体依据不同的宗教和教派属性,来划分国家权力。

  黎巴嫩总统归属于基督徒,总理归属于逊尼派穆斯林,议会议长职务归属于什叶派穆斯林,副议长职务由东正教徒担任,而陆军参谋长则由德鲁兹教徒担任。议会席位也依据不同的宗教和教派属性予以划分。
 
  尽管从1943年的《民族宪章》到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议会席位的划分出现了较大变化,但是“教派政治”传统仍然使得黎巴嫩中央政府长期孱弱,无法有效管控黎巴嫩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

  “教派政治”传统,其实是黎巴嫩历史和国家建构的独特产物。现代黎巴嫩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流亡法国的一些黎巴嫩基督教精英,以及一些法国的社会团体如“马赛商团”,纷纷呼吁建立一个独立的黎巴嫩政治实体。

  但是,黎巴嫩政治实体究竟应该是以黎巴嫩沿海基督教区域为主建立“小黎巴嫩”,还是要涵盖黎巴嫩山脉的穆斯林区域建立一个“大黎巴嫩”,成为争论的焦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