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汽车产业转型孕育中国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19-09-27 08:38:55


  中评社北京9月27日电/近日,有着世界汽车工业“奥运会”之称的法兰克福车展落下帷幕。受全球汽车产业“寒冬”影响,今年法兰克福车展大幅缩水,包括标志雪铁龙、丰田、劳斯莱斯、沃尔沃等22个品牌没有参展,缺席数创出“新高”。不过,展会上日益壮大的“中国军团”却为此次车展带来丝丝暖意。

  据媒体报道,此次法兰克福车展上中国参展企业最多,达到了79家。红旗、长城、拜腾等品牌集体亮相,发布了最新车型,展示了全球领先的电动与智能网联技术。人们对中国展台的兴趣和热情从未如此高涨。有评论认为,“这是全球汽车产业调整中逆势生长的力量”“中国品牌汽车崛起,势不可挡”。

  这样的声音让人振奋。去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遭遇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至今还处于跌跌不休中。从增量市场竞争转向存量市场搏杀,国内汽车业竞争十分惨烈,不少汽车厂商对未来车市预期悲观。笔者却认为,销量固然重要,但当前销量已不再是考核产业发展的唯一指标,更重要的是提升发展质量。

  我国汽车企业还没有经历一次真正的大浪淘沙。多年来,由于强劲增长的消费需求所引发的市场快速扩容,大部分车企不需要怎么努力,就能活得有滋有味。时至今日,我国依然拥有130多家整车企业,车企数居全球之首。太容易的增长和依附于努力之外的获得,导致产业“大而不强”。如果能通过产业调整,倒逼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无疑会有利于产业“强身健体”。

  退一步讲,即使今年我国汽车产销依旧负增长,但这并不影响我国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自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以来,我国汽车销量已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已成为奔驰、宝马、奥迪等众多世界汽车品牌销售最大单一市场,是其主要利润来源地。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市场潜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的地位将无法被撼动,只要有好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其实是不缺发展机遇的。

  更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汽车正从传统机电产品和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全球汽车产业的能源动力、生产运营和消费使用方式全面重塑,产业结构和产业生态全面重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得益于政府高度重视和企业积极进取,中国已然成为这种趋势的强劲推动者和引领者。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和保有量均占世界的一半以上,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走在世界前列。

  汽车起源于欧洲,成就了“汽车发明者”奔驰、宝马等一批豪华品牌和有竞争力的欧洲汽车企业。到了第二阶段,以福特为代表,流水线的生产方式降低了成本,促进了美系汽车的崛起。至第三阶段,以丰田为代表,由于当时遭遇能源危机,小排量、小型车甚至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产品,受到市场青睐,日系车因此而腾飞。现在,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形势之下,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由大变强的重要机遇期。

  车展是晴雨表,也是风向标。面对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变化,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我们没必要再纠结一时销量的涨跌,而是要把握机遇,坚定信心,加快创新,像中国高铁、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一样,奋力实现从“落后”到“并跑”,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早圆汽车强国梦。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忠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