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千万不要低估房地产税
http://www.CRNTT.com   2019-03-11 08:47:12


  中评社北京3月11日电/这一次再无悬念。

  3月8日,全国人大表示,将落实制定房地产税法,确保如期完成。

  几天前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这是继2014年和2018年之后,第三次提及房地产税立法。

  更关键的是,在《三重信号来袭,房地产税还远吗》一文中,凯风君提及,从2017到2019年,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70年产权续期修法问题都已明确解决,国地税合并已经迈出步伐。可以说,开征房地产税已无技术障碍。

  那么如今,最大的问题是,房地产税的到来,将会对楼市和地方政府产生多大影响?

  01 房地产税的初衷是什么?

  先看初衷。

  推出房地产税的本意,是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替代即将枯竭的土地财政,从而厘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税关系。

  在大多数一二线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力度过大,新增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不少地方已经进入存量房交易时代。这意味着依靠卖地来聚拢收入的未来空间越来越小,房地产税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同时,随着减税降负成为常态,从中央到地方,财政收入无疑都将受到影响。如何寻找新的稳定税源,就成为当务之急,房地产税恰好是备选答案之一。

  由此来看,房地产税的到来,是为地方政府开辟新的税源,并非是为降房价而来。

  02大杀器:全国住房信息联网

  的确,房地产税并非是为降房价而来。但不要忘记,房地产税在开征之前的一大技术杀器——全国住房信息联网。

  过去,各地信息犹如孤岛。理论上,一个人在全国每个城市都买一两套房子,而在系统里却只能查到当地的一套房子。如果全国住房信息都能联网,那么谁在囤房,谁在炒房,将会一目了然。

  尤其对于公职人员来说,能否解释清除这些房子的来源,就显得至关重要。虽然“以人查房”不会面向所有人开启,但至少在相关监管部门那里,这些信息将会一目了然。

  所以,短期而言,房地产税如果顺利落地,必然会对投机者产生一定的威慑,进而会带动一定程度的抛盘效应。

  更关键的是,房产税是保有税。只要拿着房子就必须逐年纳税。这与增值税、契税、所得税不同,这些都是交易税,只有买房卖房才会产生,但房产税则是一直伴随终身。

  所以,持有多套房子的人,不得不考虑持有成本。

  03会不会转嫁给租房者?

  当然,有人说,任何税收都有转嫁效应,房产税照样可以转嫁给租房者。

  持有这种论断的人,忽略了全国住房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

  如今,住房短缺时代已经结束,加上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正在大肆上马,未来租赁未必还是卖方市场,要转嫁税负谈何容易?

  同时,如果房产税到来,那么如今的房屋空置成本将会不断提升,大量投资者将会把空置房拿出去出租,税收转嫁效应进一步削弱。

  要知道,房租与房价完全不同。房价可能受到货币环境和富裕阶层收入水平的影响,会严重偏离城市收入水平,但房租,却要受到现实收入水平的约束。

  收入就那么点,想要把税收成本转嫁给租房者,这个算盘未必打得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