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破解逆周期调节之困
http://www.CRNTT.com   2019-09-10 08:49:32


  中评社北京9月10日电/在全球经济增速趋缓叠加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升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是决策层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及时反应。与之前比较,此次逆周期调节有个鲜明的特点,即坚持推动结构性改革。

  金融时报发表记者马梅若述评文章表示,以往多用来缓冲经济下滑的房地产,仍处在严格的调控之中。相较地产、外贸等传统驱动力,更大的期待落在了实体经济领域,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及新技术、新业态上。

  不过,实践中逆周期调节政策的效果往往并非立竿见影。一是制造业企业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而被寄予厚望的新技术、新经济发展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种情况下逆周期调节并非意味着强行刺激,优化金融支持也需要有选择、有方法;二是逆周期调节政策往往需要对形势的合理预判,在正向激励经济发展、实现稳增长与过度宽松政策可能放大“泡沫风险”之间把握平衡。

  文章分析,为了确保逆周期调节见实效,决策层有的放矢推出了多项应对措施,并针对其中潜在风险点进行了预防范。

  一是强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兼顾支持实体与风险防范的双重要求。

  日前人民银行宣布,全面降准叠加结构性降准。其中,全面降准与9月税期对冲,有助于保障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而额外的定向降准则有助于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商行加大对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对于支持什么样的企业,5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会议提出了明确标准,“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管理好但资金紧张的企业积极予以信贷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管理好不难理解,这是金融机构选择优质投资标的的标准,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应对“资金紧张”这一标准强化认识。

  本轮逆周期调节的一个特点在于,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要兼顾风险防范。伴随着几次缓解流动性压力的政策落地,目前流动性当属合理充裕,市场上不同市场主体的融资格局已经出现分化,一些优质企业得到了金融机构的普遍关注,不少金融机构已纷纷解忧“优质资产荒”。

  为了争夺优质投资标的,金融机构竞争加剧。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对金融机构而言,竞争可能导致实际利率报价较低,让出资人不满,进一步降低投资意愿;对企业而言,融资情况分化加剧——大多数普通企业(发展前景也可能不错)仍“嗷嗷待哺”,融资难仍然待解;而头部优质企业则可能受到过度追捧,资金一哄而上的涌入与“一刀切”般的撤退同样令人担忧,可能会导致其不能根据真正的发展需要而过度加杠杆或盲目多元化,反而影响这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时更具“全局性思维”。除了考核其自身资质与潜力,还要关注其资金面是否合理。金融委会议特意强调要支持“资金紧张”的优质企业,旨在提醒金融机构不能盲目进行跟风式、追捧式投资,而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是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规划等方面的系统性配合。

  实现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目标,确保资金流向实体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用好、用实资金,使之发挥出最大效力。近几次的会议上,专项债就受到了关注。其中,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四大新举措,包括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专项债额度向部分地区倾斜、明确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的使用占比上限等。

  透过对专项债使用范围、额度的规定,市场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力。而在决策层坚决“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后,稳基建作为惠民生与稳经济的重要方面,托底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今年1月至8月,新增专项债中,与基建相关项目合计占比只有三成左右。而本次会议将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的重大领域扩大至多种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前期的低基数叠加政策调整,预示着未来基建可能发挥更大作用。

  用好这部分资金也成为决策层关注的重点。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强调,要加强相关项目的管理,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要向各项条件、准备工作比较完备的项目倾斜。

  文章认为,未来应进一步评估专项债项目是否与当地产业发展客观需要相契合,以及前期项目落地后的实际转化效率,避免走“拍脑门建设”“政绩工程”的老路,让这部分支持资金真正推动实用性项目落地,成为夯实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