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美国广角 ->> 中美关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关注:美国人激辩该不该对华为下狠手
http://www.CRNTT.com   2019-07-10 00:14:14


正方辩手拉瑟(右)和戴维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在辩论中,正方辩手不断提到华为的所有权,华为与政府的关系。欧玉琳总结对方的逻辑就是:华为是中国公司,与中国政府有关联;华为产品有缺陷,中国不民主、没法治。她反问:这难道就能证明美国政府试图让单一公司破产具有正当性?为何不能通过设立高技术标准和要求保持透明度,来处理产品缺陷和与政府关系的关切呢?她认为,企业能否抗拒政府命令,并非单一企业的问题,而美国政府单独针对华为,不符合法治精神。

  从整场辩论感觉,正方辩手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冲动,拉瑟毫不隐晦地传达出“美国要保住老大,就不容华为领先”的讯息。反方辩手论据比较充分,但主要是从商业角度证明限制华为带来的巨大代价,而没能从战略竞争的高度看待美国对于华为的限制。辩论结束后又进行了现场测试,支持正方观点和支持反方观点的比例扩大为56%比44%。

  有意思的是,有人发现,现场投票用的电子投票器是“Made in China”。如今在美国,“Made in China”经常会被炒作成国家安全问题。一位旁听辩论的华府外交学界专栏作家对中评社记者说,华为问题本来就不是单纯的商业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这场辩论会举办后不到半天,“习特会”便在大阪举行。在此次峰会上,特朗普同意,美国厂商可以继续向华为供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