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习近平重要讲话的辩证思惟考察
http://www.CRNTT.com   2019-03-16 00:21:21


  中评社╱题:习近平重要讲话的辩证思惟考察 作者:杨开煌(台湾),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

  “习五点”的特色之一,是从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到“两个寄希望”,再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辩证过程。“习五点”的特色之二,是对统一后的构想,是从“一纲四目”到“一国两制”,再到积极的“一国两制”的辩证过程。“习五点”的特色之三,在论述两岸之争时,是从毛蒋的“意识形态”之争,到邓蒋(经国)的制度之争,再到今后的治理之争的辩证发展。所以“习五点”的特色之四,在“武力说”方面,也看出从毛周的“武力解放”,到邓的“武力促统”,到江、胡“武力反独”,再到习的“精准反独”的辩证发展的可能性。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中共建政以来70年的对台政策作为,也提出了往后中共对台政策的指导思想和作为,被称为“新时代的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发表之后广受重视,各方议论,汗牛充栋,各有立场,各有评述,然而包括大陆学者的讨论文章,尚未有从习近平很重视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的角度讨论习的重要讲话,以往武汉大学马克思学院的林子荣讲师在中国评论2018年7月号,发表过一篇名为“新时代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的辩证思维探析”一文,作者试着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归纳出,习总以马克思主义在认识和理解事物时,通过“联系观点认识和分析台湾问题”,阐明了“‘台胞利益’、‘台湾前途’、‘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得出“台湾同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从全民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及应该“从历史思考台湾问题”;其次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认识到“在实际工作要坚持以发展观点为指导,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来“认识和分析台湾问题”,得到“和平发展”、“大陆发展”及“持之以恒”三点解决来看待台湾问题的心得;再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点,体认“两岸关系错综复杂,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系统,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伴随着两岸关系发展过程,推动两岸关系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此来“认识和分析台湾问题”,得出“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两岸一家亲’理念”及“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等习近平“对台政策”的特质。结论中,作者认为习的对台政策“表明我们党对于台湾问题的认知更加成熟”。①然而,客观而言,作者的分析只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名词,并未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所以作者归纳的相关习总对台政策的论点,即便不用马克思的辩证思惟也可以得出上述的结论;同时上述的论点,几乎在其他领导人的对台政策中也都存在。看不出什么新时代对台政策的特色。

  因此,林文虽然提出了很好的角度分析,然而,如果将焦点只放在习近平一任之内的相关讲话,恐怕不易得出习的对台政策,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处理台湾问题的特点,而且这可能是对辩证思维误解。本文以习总书记的“102讲话”,来分析习是如何看待中共的对台政策,以便进一步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理解习总书记的对台政策的脉络与走向。

  二、习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

  习近平自2012年底接任总书记工作之后,继承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的传统,在“十八大”期间共举办了集体学习43次。其中2013年12月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2015年元月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2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2017年9月的“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4次均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十九大”以来,共11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而2018年4月又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从以上的频率来看,可以肯定习近平是中共领导人中最重视马克思主义学习的领导人,而他自己更是多次在讲话中要求中共的各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

  学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呢?习在2013年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就“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在讲话中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就引用恩格斯早就说过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③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④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呢?当然就是“唯物辩证法”;那么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呢?“唯物辩证法”观点包括了“唯物观”与“辩证法”,持“唯物观”者认为世界存在第一性的是“物”(包括了“物质”、“事物”),“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联系,所谓联系是指“物”与“物”之间及“物”的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正因为一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所以世界上一切“物”都是不断运动、发展的。而“辩证法”所谈的是“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本质、性质和规律,唯物辩证总结出“物”的运动的三个基本规律:矛盾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首先是“物的本质主要表现为矛盾的统一形式:即所有的“物”其内部包含了对立矛盾的因素,而此一对立的因素又是统一在“物”之中,这是我们看到的物质的形式,也是“物”之所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而“物”运动的性质,又可以区分为“物”内在的量变和质变两个属性。“物”内在量的变化是不断的、细微的,不改变“物”外在形式的;但当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就引发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经过质变,“物”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物”的发展。

  至于“物”运动的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物”的发展是一个质变过程连着一个质变过程的,而每一次的质变都是对上一次“质”的否定,而在此的“否定”,不是也无法简单地、全面地“重来”,而是自觉、不自觉地保留了“合理”的因素,和新的、积极的因素形成新的“物”。从发展的过程看,即黑格尔的“正-反-合”三阶段,此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把以上的三个基本规律运用在共产党人认识、分析和解决事物,便是习近平所说的“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⑤这是唯物辩证法面对事物的第一阶段,从统一的“物”的外表,瞭解其本质的矛盾,即事物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瞭解了矛盾,也分析了矛盾,再进一步就是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定好策略,对照趋势,加速量变,解决矛盾。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⑥这就是习近平辩证思想的写照,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就是统一体内的矛盾。先是我们拥有“绿水青山”,后为了经济发展,“只要金山银山”,其后觉察“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后才觉悟“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才是大趋势。其实习延平的许多讲话都有此特点,例如形容中国的道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此一辩证的趋势,就是否定再否定的过程。

  再如习近平于2013年1月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⑦就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承认矛盾,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而不是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看待问题。依此重读习近平的102重要讲话,我们会发现习近平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方法解决台湾问题。

  三、“102重要讲话”辩证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元月2日,在北京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题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的讲话,许多人在分析的时候都比较注意到习提出的五点,从字面上看,应该说都是以往就坚持的一中原则、一国两制,反对台独,不承诺弃武以及习近平以往就提出的融合发展和心灵契合策略,似乎并没有任何创新的说法,但是,这种的理解无法回答以下的疑问:

  第一,是为何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的讲话主要描述中共70年的对台策略和作为?

  第二,如果习五点只是在重述既定的方针、政策,那么就太不像习在政治上其他领域大开大合的作为了。那么“习五点”与毛、周的“一纲四目”、“邓六条”、“江八点”、“胡六条”有何不同,此其一;其二,习必然瞭解台湾对“一国两制”的反感,那么他为什么在“习五点”中,重提“一国两制”这个中共领导人已近廿年没有再多提的统一方案呢?其三,最令人意外的是习在“五点”中,重提“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的说法,让台独和反华人士更有攻击的藉口?

  第三,中共一贯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是“一家人”的内部事务;但何以在讲话中,四次提及外国和国际,评价时有正有负,习对外力介入台湾的态度,究竟如何?

  个人以为以上的这些疑问如果不是从习近平强调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去阅读,去理解,恐怕很难有合理的解答。

  (一)为何是七十年来

  从文本来看,这里一共有八个自然段文字,除第一段作为全文的起始和问候语之外,其余各段均有主题。先说国家统一的法理基础:习一开始就说:“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那么70年前是什么状态呢?当然是“统一”的状态。习将此一现象归为两大原因:一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二是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所以当今的“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

  整段文字阐明四个道理:一是中共坚持国家统一是有法理依据的;二是台湾问题源自中华民族的强弱;三是海峡两岸政治对立的历史事实:是内战和外力造成;四是中国并没有分裂,目前仍处于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这里每一点都和中共当前处理台湾议题,追求统一的作为息息相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评论新闻
无此ID号的文章内容java.sql.SQLException: ORA-01001: invalid cur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