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移动“5G消息”的早产与早夭
http://www.CRNTT.com   2020-05-12 11:52:57


 
  飞信换壳?

  事实上,中国移动的“算盘”远不止于此。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用户在首次登录5G消息App时,会收到“您已正式开通和飞信业务”的短信通知,5G消息App中的隐私政策也与和飞信的隐私政策相同。如果把手机系统的语言设置为“英文”,则5G消息与和飞信App的英文名称均为“Fetion”。

  从功能上,5G消息App与和飞信也颇为相似。5G消息App允许用户在“会话”板块向他人发送短信,而短信的发送对象可以选择手机通讯录里中的任何人。其中,中国移动用户互发短信将免收短信费,向非中国移动用户发送短信将按0.01元/条收取资费。

  “和飞信”及其前身“飞信”都是中国移动在即时通讯领域的布局,对手包括QQ、微信。其中,飞信于2007年5月推出,全盛时期拥有5亿注册用户。由于中国移动采取了较为封闭的运营方式(开放之初仅支持移动用户使用),在2011年微信诞生之后,飞信的市场热度迅速下降。

  金易认为,飞信的衰败其实是因为它未能解决用户的痛点——短信和流量的资费问题。对于普通的用户而言,衡量一款App优劣的主要因素就是便捷与否和资费高低。

  2018年12月,中国移动又高调推出新品和飞信。作为飞信的升级版,和飞信允许用户互相接拨一定时长的免费电话。和飞信主打融合通信,面向B端也面向C端,既涉足了微信面向的大众业务,又涉足了钉钉面向的政企服务市场。不过,推出一年多来,和飞信并未撼动微信和钉钉的市场地位。

  在业内人士看来,5G消息与和飞信之间是继承关系,这反映出中国移动对即时通讯市场的野心仍然巨大。“未来5G消息全面落地后,和飞信的业务可能会全面导入5G消息。也就是说,和飞信率先进化到了5G时代,接下来就要看微信和QQ如何应对了。”资深电信分析师马继华称。

  翻身考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