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硬招暖招齐发 多方合力抗洪保民生 
http://www.CRNTT.com   2020-07-06 10:19:03


 

  多优势助力抗洪保民生

  在专家看来,尽管面临多重挑战,但我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优势、制度优势,有巨大的政策合力和科技创新加持,能够确保打赢主汛期这场硬仗,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朱小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防灾、减灾、赈灾是中国历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逐渐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科学的灾害治理理念。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是对全国应急资源的整合优化,是建立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重要一步,将明显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效能。

  在她看来,新时代自然灾害治理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治理理念的更新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实践,不仅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以及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也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凝聚力、向心力。

  制度优势、政策合力之外,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也成为抗洪利器。“水情预测预报是水害灾害防御的参谋和耳目。进入7月份以后,我国东部主雨区逐渐由江南北部、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区,北抬至华北、东北。尤其是华北地区是我国洪水预报最难的地方,所以科技支撑尤为重要,通过科技手段来提高预测预报的精准度,延长预报的精度,缩短预知度的时间。”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