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吃掉“美国午餐”的不是中国
http://www.CRNTT.com   2019-05-16 09:36:19


这是在中国上海的一家超市内拍摄的美国牛肉。(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5月16日电/美国的经济问题源自美国的政策,与中国无关。或许最具伤害性的这类政策,是2000年美国政府废除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也称《1933银行法》——编者注),为“赌场式银行”业务铺平道路,最终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和“大衰退”。

  香港《亚洲时报》5月13日载文《不要把美国的经济困境归咎于中国》,文章说,20世纪20年代,肆无忌惮的借贷导致美国金融崩溃,进而导致《1993银行法》的出台。该法案禁止商业或者零售银行参与风险性投资,幷将这些银行置于严格的美联储管理制度之下。与此同时,投资银行活动也被密切监管。《1933银行法》对美国银行业起了稳定作用。不管出于什么考虑,废除该法案都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

  同样对金融体系以及经济有伤害的是“次级抵押贷款(次贷)”。次贷被发放给了信用记录、财力和工作条件较差的消费者。而次贷到期后,大多数人无法偿还贷款,最终导致大规模抵押品赎回权丧失,房地产出现泡沫。发达经济体尚未从最近这场金融危机中恢复。但是,有些国家不是承认糟糕的政策导致金融和经济混乱,而是指责中国。

  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将金融危机归咎于“亚洲储蓄过剩”。他的逻辑是储蓄过剩降低利率,“诱使”美国政府、公司和消费者掉入“债务陷阱”,无法偿还贷款。伯南克是错误的,原因如上所述;将责任推给储蓄过剩,就像罪犯狡辩说是银行“引诱”他去抢劫一样。

  指责中国似乎是美国外交政策圈热衷的消遣。最新的例证是美中贸易战,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中国“吃掉美国的午餐”,但事实恰恰相反。苹果等美国企业利用中国劳动力相对廉价的优势,正在赚取巨额利润。美国《对话》期刊的数据显示,中国每生产一台iPhone得到的利润不足8.5美元,而这款手机的售价却要大约650美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