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实施精准传播助推“一带一路”
http://www.CRNTT.com   2019-11-28 00:30:21


 

  再次,实施精准传播需要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对传播效果的评估与信息反馈进行优化,实施精准传播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接近精准的过程。国际传播的信息不仅跨越了国境,而且还会跨政治制度,跨意识形态,跨宗教信仰。为了验证传播的效果,多方面,多渠道的反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反馈通常是检验传播效果的重要尺度,特别是有助于修正传播者当前和未来的传播行为。在国际传播领域,传播效果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例如,从效果的层次方面,可以从微观上考察对他国个人的心理或行为的影响效果,可以从宏观上考察对更高层次上的社会单位、社会结构的影响;从效果的形式上,可以考察传播是否改变了现有的他国民众的态度行为或社会关系,或者更加稳固地维护或破坏了他国的意识形态或政治体制;从效果的速度上,可以考察其效果是短暂并转瞬即失的,还是缓慢并且积少成多的等等。我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的传播,要避免出现平行空间,自说自话,要努力起到消除偏见、化解歧见、增进共识的效果。

  最后,实施精准传播需要和“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媒体合作,“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需要广泛开展媒体合作,为深化双边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如果传播的信息不越过国境,传播者只需要将原始信息经一般性的编码、释码,通过媒介向本国民众进行传播即可,但是对于“一带一路”为对象的国际传播是跨越国境的远距离的传播,其受众因所在国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语言文字的不同而与国内受众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传播者应该采取一定的手段对信息进行二次处理,即进行跨文化的编码、释码,不仅要对语言进行转换,还要以对象国受众能够接受方式进行传播。因此,积极进行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媒体合作非常必要,这一合作有两个层面,一是“走出去”,二是“请进来”。“一带一路”国家需要我们的技术和资金,如果我们提供技术、资金过去,他们在帮助我们实现内容本土化的同时,也有助于中国媒体走入国际市场。此外,还应当多邀请“一带一路”国家的媒体朋友们去了解“一带一路”项目的成果,来中国进行媒体的合作交流。两个模式最终都是逐步影响“一带一路”国家民众的舆论场以及政府决策,从而形成有利于中国的积极舆论场的重要举措。

  总之,中国媒体“走出去”是一个历史过程,也与国际环境、中国的国际定位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变化有关,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承担向世界说明中国“一带一路”愿景和宏伟蓝图的责任。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推进传播方式创新,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不同受众采取不同传播策略、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是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提升国际传播效果的必然选择。

  (来源:环球时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