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给非法占用耕地戴上“紧箍咒”
http://www.CRNTT.com   2020-09-20 08:46:45


  中评社北京9月20日电/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这启示我们,耕地不是任人觊觎的“唐僧肉”,而是全国人民的“大熊猫”,要给耕地保护增加“护身符”,给非法占用耕地戴上“紧箍咒”。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乔金亮评论文章表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严格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但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违规占用耕地开展非农建设的情况。其中,有的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绿化造林,有的在铁路、道路、河渠两侧违规占用耕地超标准建设绿化带,有的大规模挖湖造景,还有的通过调整县乡国土空间规划规避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审批,存在批少占多、批甲占乙等情况。这些情况都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也正是此次《通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所在。

  文章指出,从总体看,当前全国耕地基本实现了占补平衡,全国中等质量耕地占比八成以上,但耕地保护仍面临诸多老困难和新问题。其中,保护耕地资源和保障城市发展的矛盾突出,部分地方为了保障经济发展,放松了对耕地的保护,以租代征、未批先建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耕地本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但在一些人眼里却成了“唐僧肉”,一旦工业、商业、住宅用地不够了,就打耕地的主意。一旦道路绿化、城市造景有需要,就打改变耕地用途的算盘。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使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中国人均耕地占有量超小,粮食需求量超大,这“一小一大”是中国的基本农情粮情,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近些年,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供应充足,为改革发展大局起到了“压舱石”作用。然而,粮食生产依然是紧平衡,面临持续的水土资源压力,农田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耕地基础地力依然偏低。“万物土中生、有土才有粮”,必须落实好藏粮于地战略,严格制止耕地“非农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

  文章提出,要建好约束机制,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今后,要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特殊管制措施和特殊保护制度,建立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有奖举报制度;健全耕地监管机制,城市建设不得侵占永久基本农田搞新区,也不得以各种名目违法圈占农地;用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等监督管理手段,推动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加强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利用耕地的规范管理,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各行业用地标准,采取鼓励与限制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要建好激励机制,调动用地主体的管护积极性。加强耕地保护与财政奖补、信贷担保等方面的政策衔接,吸引社会资本和新型主体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行管护。例如,浙江省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按照每年每亩100元的标准对集体和农户给予补偿,用于农田基础设施修复、地力培育等,补助资金数额与农田保护情况挂钩。这使农村集体和农户能够从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中获得稳定收益。在一些地方,永久基本农田地头都竖有一块标识牌,上面刻着“田长”的名字和举报方式,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农民保护农田的积极性。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