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注重金融精准“滴灌”的有效性
http://www.CRNTT.com   2021-03-14 09:36:18


  中评社北京3月14日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显示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更加注重“滴灌”的有效性。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时锋评论文章表示,当前,精准、合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货币供应规模和货币政策导向上。规模上,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不搞大水漫灌。同时,导向上,要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文章指出,用精准“滴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抛开流动性“幻想”,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宏观政策不能“急转弯”,但逐步常态化只是时间问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应埋头深耕实体经济,特别对资本市场而言,要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要任务来抓,决不应出现爆炒“核心资产”或陷入资金空转的怪圈。

  用精准“滴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要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2017年以来,金融风险从快速发散转为逐步收敛,一批重大问题隐患“精准拆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但落后产能信用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金融杠杆率风险等并未完全消除,仍要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业的永恒主题,在金融和实体经济两个维度共同发力。一方面,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股权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信贷支持要有保有压;另一方面,继续坚定推进实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推动债务风险出清、落后产能出清、僵尸企业出清,坚定支持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用精准“滴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还要用好“旧工具”、完善“新工具”。既要稳妥调整和接续非常时期出台的应急政策,延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又要创新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新发展理念领域的支持力度。尤其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此外,还应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