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防范楼市风险,多地念起预售资金“紧箍咒”
http://www.CRNTT.com   2020-12-15 11:21:59


  中评社北京12月15日电/据中国经济网报道,12月以来,全国多地出台政策,加强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确保预售资金专款专用,从源头上防范烂尾楼等带来的楼市风险。这些新政策对此前监管漏洞进行了有针对性封堵,规范预售资金成为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

  近期,商品房烂尾消息不时传出,一些不靠谱的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卷款跑路,导致项目烂尾、购房者入住新家遥遥无期。为了保障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防范楼市风险,12月以来,全国多地出台政策,加强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确保预售资金专款专用,从源头上防止烂尾楼的出现。

  记者了解到,由于国内商品房销售多为预售形式,此前全国各地已形成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然而由于执行情况不一,一些地方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并不鲜见。

  而如今,在房地产企业资金普遍承压的情况下,预售资金的“紧箍咒”能否念出效果?一些商品房烂尾导致的楼市风险能否止住?开发商会不会因此“失血”?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瞄准“烂账”,严管商品房预售资金

  3个多月前,昆明“别样幸福城”烂尾楼盘登上热搜。延迟6年仍未交房,购房者无奈搬入烂尾楼“抱团自救”的新闻引发热议。在一系列讨论中,加强预售资金监管被认为是一项治本之策。

  据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郎紫阳介绍,商品房烂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开发商项目太多、铺摊子太大,当市场需求下滑时楼盘不能及时卖出,导致资金链断裂;二是开发住房需要规划证、土地证、施工证、预售证等证件齐全,有些开发商边办证边开工,最后被证照卡住,导致工程停工。而大多数楼盘烂尾的原因是资金链断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