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精准施策提升财政资金支农效能
http://www.CRNTT.com   2019-12-02 08:36:33


  中评社北京12月2日电/不同地方在农业现代化水平、投入资金、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不能一味简单地从投入量上做加法,而应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优化配置投入要素,动态调整支出结构,提高投入管理水平,高效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尤其是财政资金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快速增长,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然而,笔者近日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方农业农村投入过度追求总量指标,存在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现象,少数地方甚至为了凸显政绩,忽视本地实际和市场需求,频繁增加或更换主导产业,盲目上马新的农业项目,结果过多的投入没能带来相应的产出,反而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农业农村投入对“三农”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投入并非越大越好,关键还要结合产出看效率。近年来,中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要求要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着力优化投入结构,创新使用方式,提升支农效能。笔者认为,在对待农业农村投入问题上,各地要把握“度”,追求“效”,不能把总量指标作为衡量投入情况的唯一标准,而应在关注投入总量的同时,提高投入效率,避免出现投入冗余。

  农业农村投入包括劳动力、资金、生产资料、农业科技等多种要素的投入。投入效率与投入要素、规模、结构及当地的自然环境都有很大关系。只有各投入要素达到最优分配时,支农效能才能最高。不同地区即使在自然环境相同、投入规模一致的情况下,如果投入结构或者比例不同,最后的产出效率也会有高低优劣之分。

  现实中,不同地方在农业现代化水平、投入资金、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各地不能一味简单地从投入量上做加法,而应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优化配置投入要素,动态调整支出结构,提高投入管理水平,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用高效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财力相对薄弱的贫困地区,“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显得尤为重要。要看到,有些地方尽管投入总量并不高,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同样可以达到最优效率。

  各级政府应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通过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农业农村投入的效率。各地在寻求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效率的途径时,应当对自身发展阶段和环境影响因素做出综合考量,然后精准施策。对于当前投入效率较高的地方来说,产出增加比例已大于投入比例,可以通过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加强农业科学技术运用、完善农村配套设施等方式,带动更大产出和投入效率提升。相比较而言,投入出现冗余的地方则需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从增加要素投入转变到各投入要素的内部优化上,在保持一定投入规模基础上,对农业结构、资源配比等调整优化,力争实现投入效率的最优化,满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吴陆牧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