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伊朗演习首次公开地下发射导弹
http://www.CRNTT.com   2020-08-01 10:01:38


 
  哈纳姆认为,地下隧道网络有助于保护这些武器,包括只能在短时间内使用燃料的液体推荐弹道导弹。她说:“伊朗试图做的是增加其导弹部队的生存能力。当他们觉得自己的导弹力量已经暴露的时候,可以将其撤出,通过这种精心设计建造的隧道网络提高生存能力。”

  国际战略研究所防扩散与核政策计划负责人,导弹专家迈克尔·埃勒曼(Michael Elleman)指出,伊朗也可以使用发射筒发射导弹,而不需要大型地下基地,固体燃料推进剂可以让这种导弹存放多年。

  在此次演习中,伊朗还首次向外界展示了筒式发射的弹道导弹,以往伊朗导弹主要采用倾斜导轨发射或垂直发射方式,导弹弹体裸露在外面。导弹发射筒的作用主要就两个:一是对导弹起保护作用;二是参与导弹发射。

  “导弹在运输中可能存在磕碰,有了导弹发射筒,轻微的磕碰就不会影响导弹弹体,并且发射筒是密封的,大部分还有空调系统,可以确保导弹处于一个恒温、乾燥的环境,有利于导弹保存。参与发射主要是冷发射的导弹靠发射筒中的气体发生器弹出导弹,导弹出筒后点火,大部分弹道导弹都采用冷发射。”李文盛介绍说。

  埃勒曼说:“据推测,这些导弹可以在现场没有发射人员的情况下进行远程发射,也许发射人员就在附近,并对几枚导弹进行操作控制。”不过,他猜测美国很可能知道这些导弹的埋藏地点。“也许不是所有,但很大一部分应该是美国知晓的。如果是这样,它们很容易在危机期间遭到发射前的打击。”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伊朗演习首次公开地下发射导弹,美国或许知晓导弹埋藏地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