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脱钩”主张不是好药方
http://www.CRNTT.com   2020-05-23 00:05:56


  中评社北京5月23日电/网评:“脱钩”主张不是好药方

  作者:马浩亮 来源:大公报

  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对本就不断蔓延的逆全球化浪潮构成“双刃剑”。一方面,为了共克时艰,加强国际合作的需求客观上在增加,起到抑制“逆全球化”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带来的隔离、断裂,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冲击,加之在抗疫过程中的某些分歧、甩锅,一定程度上令单边主义、孤立主义更加膨胀,“脱钩”论愈加甚嚣尘上。

  这一问题牵动国际关系走势,牵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张业遂强调,维护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稳定和全球供应链的开放、安全符合各方的利益。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郭卫民更是形象地表示,“主张‘脱钩’不是一张好的药方”。

  “脱钩”问题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有两点:第一,要有信心、有定力;第二,要有作为、有准备。

  需要看到,“脱钩”深层次反映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全球化焦虑症。新一轮全球化呈现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日益成为主引擎。这令发达国家优势相对减弱,带来制度优越感的丧失,进而感受到压力与危机,引发保守主义抬头。美国鹰派势力千方百计借贸易战、科技战、货币战打压中国,强迫将中国纳入华府的“政治正确”轨道上。

  可以说,“脱钩论”是“逆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产物和表现,是混合了“逆全球化”、“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不同配方勾兑而成的一杯苦酒,并非良药。但长期形成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具有其稳定性,人为划设鸿沟,构筑壁垒,与发展大势是背道而驰的。尤其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和广阔市场,“脱钩”势必两败俱伤,不是某个国家可以只手遮天、一蹴而就的事情。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