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乌兹别克斯坦青年科学家在华求知记
http://www.CRNTT.com   2019-04-14 17:22:51


  中评社香港4月14日电/“这里与祖国有3个小时时差,但这里的人们让我们感觉就像在家一样。”34岁的法霍德·卡西莫夫与年长他一岁的阿蒙·别尔季耶夫说。

  据新华社报道,去年11月,两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化工学院的青年科学家来到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这里,他们将度过为期一年的在华求知工作之旅。

  促成他们来华的,是“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这项由中国科技部于2013年启动的国际合作项目,是中国“科技伙伴计划”重要内容,旨在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文交流,实现合作培养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目标。

  “我是电气自动化工程师。”如今,法霍德已能用汉语介绍自己的专业。身为机械工程师的阿蒙,在中国同事的协助下,开始熟练运用中方制图软件设计机械零件草图。

  在自动化研究所后院,一台崭新的叉车停放在空地上。自动化研究所翻译魏会心说,两位青年科学家与他们的中方合作导师张东研究员,一道把叉车拆卸、组装数遍,直至实现研究智能机械的目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