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特区政府已提出要加强STEM教育,香港该如何在中小学实施STEM课程以培养充足的创科人才?
陈清泉:世界颠覆性科技革命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国际上已经公认STEM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必要教育途径。欧盟、日本、韩国都有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香港要借鉴国际经验。
邱达根:目前STEM课程并非必修课,希望未来能够为这些基础学科多设置一些硬性教学的时间。学校也要力聘专业的科技人员来承担教学工作。
黄仲翘:我甚至不太同意用STEM这词,更准确的说法是“科技创新素养”的提高,而科技创新素养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这素养是要融入到各项课程里,通过潜移默化而形成。小学要做的是培养出学生的好奇心及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阶段,要切切实实地办好一些能为学生提高“科技创新素养”的相关学科,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根基,这包括: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初级微积分…)、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课程,然而目前,物理、化学、生物都不是必修课。到高中阶段,特别是在高中的后两年,可以为一些在这些基础理科课程表现出能力强,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开设特别班、兴趣小组等等。在这个阶段,高中与大学可加强合作,提早选拔尖子生进入大学的理工学科。要做好这些工作,中学数理科老师的数目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刻不容缓要解决好的问题。
总结:创科短板需联动解决 善用传播渠道、弘扬科创先锋
以上专家各自分析了香港创科生态链环节中存在的各处短板,把问题简化地说成人才不足,或创科公司数目偏低都不是事实的全部。因为,创科领域的问题是人才、产业、市场、资本共生的系统问题,彼此间是互为因果的联动关系,公共政策须为这四方面创造出良性的共生条件,营造出一个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而这四者中,又以市场的定位和开拓为首要的着力点,缺乏市场需求,其它的努力都是徒劳。
三位专家也共同提到了一个建议:政府和民间组织宜利用好传播渠道,以短视频等生动的新媒体形式向青少年们普及科研的意义,推广成功的创科代表和企业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香港正迎面走向难得一遇的创科机遇 — 航天的梦想定能启发这一代青少年对科技的探索欲望。我们一定要把握利用好国家的科技东风,及时适切地变革中小学科普工作,优化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并培植和吸引优秀科创企业,令从业者看到上流机会,联动地搭建起香港创科的生态系统。
来源: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