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推动国有企业创新力提升的四重维度
http://www.CRNTT.com   2020-05-19 08:24:14


  中评社北京5月19日电/创新力的提出、明确与强调,凸显出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进步、促进更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中的时代性、深远性和关键性,也体现出创新在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国有经济发展壮大以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的紧迫性、重要性和艰巨性。

  经济参考报发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杜国功文章表示,发挥国民经济骨干与创新驱动带动作用的国有企业,重视并运用价值性、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性“四重维度”的方法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在创新力提升的实践中谱写新的篇章。

  维度之一:以价值性为导向引领,国企创新力提升的立足点

  文章指出,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其蕴含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涉及的外延广泛而庞杂。而较为共识的表述指的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创新力提升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价值性”的导向引领,有助于洞悉创新的规律方法、把握创新的行动方向和明确创新的关键环节。

  第一,把握规律是创新力提升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根本在于劳动概念,而创新是劳动的基本形式,是劳动实践的阶段性发展,是人类社会对于其实践范畴的扩展性发现与创造的结果。生产工具与劳动力构成劳动的基本矛盾关系,是创新实践开展以及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动力。这使得作为追新逐异的开创性实践活动,创新的目的、创新的特征、创新的主体、创新的形式、创新的过程等各方面均具有内在质的规定性,体现出客观性、规律性、普遍性、一般性的特征。通过拓展丰富对客观世界及人类自身的认知,进而不断产生有价值的新思想、新举措、新事物。因此,不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企业生命周期以及面临挑战任务如何调整变化,国有企业都需要准确把握、遵循坚持、完善发展和始终贯穿创新实践的规律与要求,否则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满足需求是创新力提升的基础。

  创新力提升的评判标准可以有很多视角,例如发明专利数量,研发投入比重,科研人员数量,新产品市场份额等。而这些评判标准更多是从过程的角度出发,还需要结合导向与结果的角度加以综合评价。服务需求和满足需求无疑是创新力提升的基础,也指明创新实践应当紧扣的主题与基调。众多卓有成效的创新活动已经充分证明,适应、符合、满足、引领、创生需求既是创新的动力之源,也是创新的价值所在。因此,国有企业应当立足国家战略需要、企业成长需要以及市场用户需要,准确深刻理解现实需要的特征,挖掘洞察抓住潜在需要的契机,以需求带动创新,以需求检验创新,统筹兼顾战略性、前瞻性与当期性、现实性,不断筑牢创新力持续提升的基础。

  第三,实现转化是创新力提升的关键。

  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相区别,创新更加突出强调目标的达成实现以及打通实验室到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这既是创新力提升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创新力“价值性”的集中体现。国有企业要深刻认识到,从新想法或新思路到新发现或新发明,到研究设计与生产开发,到新产品或新服务,再到形成新市场或新业务,越往下一环节需要的时间越多、代价越大、难度越高,越需要更多的智慧、更大的付出,这本身就是创新创造的过程,更是在创新中寻求“创新”。

  维度之二:以不确定性为管理重点,国企创新力提升的出发点

  文章称,不确定性是指事先不能准确知道某个事件或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只要事件或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把“双刃剑”,既可能使创新陷入困境、被迫中断或无功而返,也可能使创新绝处逢生、另辟蹊径或否极泰来。新时代国有企业创新力提升的实践中,理性面对创新环境,科学推进创新活动,不断提升“不确定性”的管理能力。

  第一,把握充满不确定性的创新环境。

  新时代新阶段的创新环境瞬息万变、变化莫测,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创新的难度、提高了创新的成本、延长了创新的周期,集中体现在动态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从动态性来看,国际政治、经济、技术、贸易等领域演变速度加快,特别是科学技术更新迭代、推陈出新以及颠覆替代的态势更加显着,需要能够快速做出响应、迅速做出应对。从复杂性来看,各因素、各变量、各环节错综交织在一起,透过表象看到本质以及梳理主线把握脉络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多变性来看,变化、改变和调整更加频繁和多样,特别是难以预见突发事件的发生,使得危机出现的可能、造成损失的概率大幅增加。国有企业在一个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常态的创新格局之下,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透彻研究、积极作为,努力把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转移化解或者防范规避;另一方面要善于化危为机、危中求机、转危为安,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变不确定性为确定性,抓住不确定性中孕育的推动创新、实现变革契机,创新价值实现模式,拓展价值创造空间,实现更大价值增值。

  第二,管控充满不确定性的创新过程。

  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巨大风险往往与创新主体的期望值成正比,即期望值越高、投入越大,风险就越大、失败概率越高。国有企业在不确定性渗透到创新实践全过程的挑战下,一是要全面客观充分认识、识别与理清创新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市场、财务、政策、法律、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未雨绸缪,提前谋划,保持定力,做好准备;二是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坚决破解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瓶颈与制约,夯实有效防止和科学管控不确定性的制度基础、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三是既要在创新中有效管控不确定性,又要在管控不确定性中推动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出新,容错纠错,追求卓越,行稳致远。

  维度之三:以非线性为创新模式,国企创新力提升的着力点

  文章分析,线性是非线性的基本构成元素,非线性是线性的高级存在形式。突出强调非线性,并不是否认或者弱化线性的地位与作用。而从线性到非线性,体现着创新模式的一般性演进趋势与特点。新时代国有企业创新力提升的实践中,需要深刻理解“非线性”创新模式的特点与要求,着力构建和培育“非线性”的创新生态与模式。

  第一,把握非线性的创新模式特征。

  回顾人类社会创新活动发展历程,创新模式经历了从线性到非线性的演进过程。早期的创新模式主要是科技先导型的,整体上来看,大致遵照着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设计开发、中试生产,最后到市场销售的基本流程,从上游、从源头环节加大投入,就能较为直接地增加下游环节的创新产出。依据产品、技术或者工艺的不同创新类型,创新过程也会有所区别,但整体的线性特征依然是清晰的。随后,市场拉动型的创新模式出现,即从市场需求出发,用市场需求引导科研方向,实现科技突破后再推向市场,市场需求决定着创新的发展方向、资源配置、速度快慢和规模大小。线性创新模式存在着诸多不足与缺陷,相对单一的线性创新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创新活动需要,更加强调科学、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耦合互动模式,研究开发、原型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的系统协同模式,非线性的、立体式的、融合性的多元创新模式等,已经大行其道成为主流,并正在深刻而广泛地改变着创新实践活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