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后,再度声称以“九二共识”拼经济。 |
中评社╱题:台湾地方选举与“九二共识”再起 作者:柳金财(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博士
高雄市长当选人韩国瑜、台中市长当选人卢秀燕、南投县长林明溱皆表态承认“九二共识”,全力拼经济。行政院长赖清德表示因为韩、卢等人皆受到民意支持,如果要用“九二共识”与大陆进行交流与合作,行政院表示尊重。这预示着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的大转弯吗?无庸置疑,“九二共识”曾在2008年、2012年总统大选中,发挥关键性力量,不仅使国民党马英九赢取总统宝座,也是与大陆当局重启协商的政治基础。但2020年总统大选性质不同于地方选举,统独争议、国家认同议题及两岸因素,必然在大选中持续发挥影响。2018年地方选举泛蓝取得压倒性胜利,对“九二共识”具有“去标签化”、“去污名化”作用。回顾台湾选举历史经验, 2018年民进党输掉地方大选,2020年总统选举势必岌岌可危。
一、前言
台湾地方选举结果“蓝天覆盖绿地”,选战中民进党当局大打“中国牌”选举效应似乎有限;然选后“九二共识”一词,却成为台湾网络搜寻中最热门关键词。国民党高雄市长候选人韩国瑜在选战中,提出“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当选后再度声称以“九二共识”拼经济,不仅诱发泛蓝准县市长附和;同时,大陆当局表示欢迎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性质”具“正确认知”的县市与大陆城市进行交流;且民进党执政县市若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性质”也有共识,亦可参与两岸城市交流。
此引起蔡英文总统、陆委会主委陈明通、桃园市长郑文灿一再公开宣称,两岸城市交流不应预设任何政治前提;同时声称两岸政策系为中央层级政府权责,这形成泛蓝“地方”包围泛绿“中央”的新围堵态势。九合一选举后,两岸关系新互动模式迈向城市交流,呈现地方化与国民党化特征,可能产生以蓝营的“块块”(地方诸侯)包围、压制绿营的“条条”(中央政府)。不同于先前泛蓝执政的八县市与大陆当局交流,这十五个县市包括三都(新北、台中、高雄)、三离岛县(金门、连江、澎湖)、三个东部县(宜兰、花莲、台东)、新竹县、苗栗、彰化、南投、嘉义市、云林等,这些地方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及发展主轴,各有所差异。
整体而论,高达三分之二县市执政掌握在国民党,马英九主政时期两岸当局以“九二共识”为共同政治基础,当时无论是国民党执政中央及民进党执政地方,皆能与大陆当局及地方进行城市交流。2018年地方选举结束后,国民党取得十五个县市执政权,选后大陆当局宣称愿意与认同“九二共识”的县市进行城市交流;行政院长赖清德也表达尊重泛蓝执政县市以“九二共识”主张,作为两岸城市交流基础。但民进党当局也表达两岸事务为中央政府职权,两岸城市交流不应预设任何政治前提。
二、地方选举“大陆牌”失效与“九二共识”再起
“九合一”选举结束,“九二共识”声浪再起,蓝营呼吁两岸城市交流、准澎湖县长赖峰伟拜会国台办、准台中市长呼吁恢复东亚青运会主办权及柯文哲市长召开沪台双城论坛。若干大陆学界人士认为,这是大陆当局对台政策产生引导功能;体现推动“促融”惠台系列措施,普遍获得台湾民众的高度认同,大陆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及影响力获得提升,印证“促融”政策措施的正确性、有效性。
自蔡英文总统执政后,台湾社会民意出现“统升独降”现象,中国认同与双重认同提高、对大陆好感度增强、台湾青年愿赴大陆发展、对蔡英文当局处理两岸关系没有信心等变化,显示出大陆对台政策以“九二共识”作为区隔化、差异化策略,已经产生寒蝉效应、示范效应;“促融”举措已产生吸纳效应。
未来泛蓝执政十五个县市将形成“地方包围中央”态势,涉及两岸关系政策本系由泛绿执政的中央政府所掌握,但因泛蓝与大陆当局具有“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因此大陆当局将“区别对待”泛绿与泛蓝执政县市,形成“一国两制”状态。尽管在此次地方选举中,统独议题与国家认同牌被视为无效,但2020年总统大选与立委选举是否也是无效呢?
我们观之2012年、2016年两次总统大选经验,2012年总统大选,马英九承认“九二共识”及企业界纷纷表态支持之,结果马英九当选,“九二共识”被视为选举获胜关键因素。但2016年总统大选,蔡英文提出依据宪政体制处理两岸关系、提出“维持现状”,不承认“九二共识”,却另提“九二历史事实”、“九二会谈精神”、“九二共同认知”,却当选。2016年总统大选,“九二共识”并无发挥如同2012年总统大选时威力。值得关注的是,面对2020年总统大选,“九二共识”能让蓝营再度赢取大选吗?
台湾地方选举主要涉及地方治理议题,本来敏感的国家认同与统独争论、两岸政策并非关键焦点。然“大陆因素”是涉及台湾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也关乎农渔产品、产业、观光、城市治理、陆生陆配、教育文化领域发展,难以规避两岸互动与合作。从美国川普政府指控大陆当局介入期中选举,后美国政府官员指称境外势力、假讯息介入台湾选举,这提供给民进党当局基于选票极大化大打“大陆牌”的千载难逢机会,故而转变选战主轴,从“改革挺下一代”变更为“改革不回头、斗阵顾台湾”。这导致台湾地方选举由单纯“地方治理”的“低阶政治”,上升为“统独争论”的“高阶政治”。
台湾地方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共获十五县市席位;民进党虽操作“大陆因素”,然只赢取六个县市,显示打“大陆牌”效应实已陷入边际效用递减困境。民进党当局强调“大陆因素”介入,宣称大陆试图金援特定候选人,动员网军释放假新闻、假消息,意图干扰民主选举。蔡英文总统视此次选举为“民主保卫战”,必须“守住台湾价值与台湾民主”,声明“台湾的主权不能妥协、不能让步,台湾自由民主一步都不能败退”。显见民进党有意将城市治理议题,转换成主权与民主保卫战。
民进党操作“大陆因素”,试图在选举过程中藉由议题发酵产生影响效应,主要是采取以下策略。首先,民进党当局拉高分贝一再影射“大陆因素”介入。大陆当局不仅多次表达从未介入台选举,指控民进党当局完全是“血口喷人、造谣污蔑”,试图转移自身执政绩效不佳之困境。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莫健更直指,境外势力企图改变台湾舆论方向,表达台湾正处于全球假消息最高风险的第一线。这提供宣称“大陆因素”介入台选举的有利佐证,强调境外势力干扰台内部政治过程。行政院长赖清德更引用美国副总统彭思指控大陆介入美国选举、破坏其民主,自然也会介入与干扰台湾地方选举。
其次,此次选举中前总统马英九提出“新三不”取代“旧三不”,其中“不统”修正为“不排斥统一”,而遭不尊重台湾人民对未来选择权之批评;台北市长候选人柯文哲因表示认同“两岸一家亲”,及曾受访表示大陆方面希望他参选总统,而遭“抹红”。高雄市长候选人韩国瑜承认“九二共识”,及提出“货卖得出去、人进得来”两岸经贸政策及南南区域合作,其网络高声量被质疑来自境外势力或大陆网军之操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