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首都建设新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9-01-26 08:25:11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的重大国家战略,在世界各国的首都建设历史上,将打造首都建设的新模式。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京津冀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进一步指示和部署京津冀未来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的重大国家战略,这一战略具有高度的开创性,在世界各国的首都建设历史上,将打造首都建设的新模式。

  中国网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中国方案研究院执行院长罗来军文章表示,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首都的新模式具有突出特征,即通过三地协同对首都功能和非首都功能进行科学布局。从古今中外的各国首都城市建设历程来看,随着首都城市规模的扩大,容易出现“大城市病”,交通、环境、服务功能等方面遭遇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大国的首都,更容易如此。如何破解这一世界性、历史性的首都建设之困?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宏大而又精美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设计。其核心理念是通过京津冀的广阔腹地,布局和构建首都的功能体系,化解传统上的空间、人口、资源所导致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困境。

  文章指出,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大首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建设好这个系统性工程并不容易,需要在多个方面规避传统大城市建设遭遇的弊端,并运用好现代大城市建设的新技能新方法。其中创新和生态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运用好高科技,建设智慧城市。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创新意念,集成城市的组成系统和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城市服务功能,构建可持续创新的城市系统。京津冀三地的建设都要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和部署,北京中心城区加强环境改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强调建筑与山水融合,雄安新区率先启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先植绿、后建城”,天津也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文章称,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设计,首都功能体系布局已经非常清晰:首都核心功能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合力打造首都体系,天津给予有力的支撑。北京中心城区着力打造“四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并同时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首都的核心功能。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以容纳和安置北京市级机关为主要功能,并推进副中心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地规划和建设雄安新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既要承担起帮助首都分散压力的使命,又要成为高水平建设的重要首都拼图。天津要形成对首都的紧密支撑,既要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中发挥积极作用,又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营造京津两市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局面。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