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地板价”心脏支架平稳着陆,只是开始
http://www.CRNTT.com   2021-02-07 09:10:59


  中评社北京2月7日电/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最近几年降价的药品越来越多,而医疗器械耗材的降价,也在刚刚过去的一月全面落地,其中就包括老百姓非常关心的心脏支架(又称冠脉支架)。国家集采心脏支架落地一个月来各地使用情况如何?面对仍然虚高的高值医疗耗材,集采机制还将如何发力?有专家认为,心脏支架降价后各方反应俱佳,改革收到了预期效果。

  从这次集采的经验来看,心脏支架议价成功,只是降价惠民的第一步。“便宜没好货”是普遍心理,心脏支架均价从上万元下降到700元,难免会让人心存疑虑。尽管相关部门有充足的理由论证“降价不降质”,但老百姓还是相信“眼见为实”,议价成功后的质量监管、产品供应等每一步都须走好。

  值得欣慰的是,支架降价后的市场反应,用事实回应了社会关切。这段时间,多地都“晒”出了低价支架在当地上市后的使用情况。医生高度认可、患者的欣喜溢于言表、统计数据显示支架使用量处于合理波动范围,无不证明,心脏支架集采经受了实践的检验。通过压缩中间流通环节,前端企业的收益未受明显影响,末端的患者却大获其益。此外,中间商不见了身影,还使医疗行业更加风清气正,医疗行为更加求真务实。

  支架降价虽然“带了个好头”,但这仅仅是开始。价格畸高的高值医疗耗材很多,除了心脏支架,还有义齿、人工晶体、人工关节、人工椎体、介入球囊、消融导管、心脏起搏器等,这些耗材每一样都深受民众关注,都应该用力挤出价格水分。支架集采担负着探路的重任,需要发挥先导作用。因此,比起支架价格“跳水”,一套科学的医疗耗材集中招采模式更值得期待。

  药品耗材降价是医疗价格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招采使得药品耗材大幅降价,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为合理提升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创造了有利条件。“地板价”心脏支架平稳着陆成果惠及各方,但聚焦整个医疗耗材市场,部分耗材价格畸高现象尚未发生根本改变,支架降价只是开启了耗材集采的大门,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放眼医改全局,医疗价格改革或将迎来最佳窗口期,机遇稍纵即逝,切莫为一事的成效而沾沾自喜。抢抓机遇,勇挑改革重担,方能延续良好势头,一鼓作气破解医疗价格负担重这道难题。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罗志华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